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时作业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描述运
动的基本概念课时作业
(40分钟 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6分,13~16每小题7分,共10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3分)
1.(2013·南宁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的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以下情景中,加点的人或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 )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B.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 ..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
3.(2013·广州模拟)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汽车通过一隧道的速度为5 m/s
4.(2013·柳州模拟)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某个物体为参考系乘客是运动的,此物体为 ( ) A.江岸的码头 C.迎面驶来的汽艇
B.游轮的船舱
D.奔流的江水
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8时37分”表示“时刻”
B.“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和路程都为零
- 1 -
C.“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 D.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可以把“神舟九号”飞船看作质点 6.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
7.(2013·杭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
8.一足球以12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4 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 ) A.120 m/s,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B.120 m/s,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C.360 m/s,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D.360 m/s,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9.(2013·淮北模拟)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10.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 2 -
2222
11.(2013·潍坊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路程是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C.只要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位移就确定,路程也确定 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12.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选手陈若琳和汪皓夺得了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冠军,她们在进行10 m跳台训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13.(2013·德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是指平均速度
B.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 C.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 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
14.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 A.速度
B.位移
C.路程
D.平均速度
15.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3+2t(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t=6t(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8 m/s、24 m/s B.24 m/s、8 m/s C.12 m/s、24 m/s
D.24 m/s、12 m/s
3
2
16.(挑战能力题)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竖直向下 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
- 3 -
2
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乙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甲车内的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相对静止,即甲、乙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所以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2.【解析】选B、D。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B项中研究的是工件的数量,与工件的大小无关,故可将工件视为质点;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故应选B、D。
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把握以下两点:
(1)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抓住题目里的关键字眼“……时”“在……位置的速度”等。 (2)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
【解析】选B、D。A中的“射出枪口”“击中目标”均是指某一瞬间,是瞬时速度,A错;B中“从甲站行驶到乙站”是一段距离,是平均速度,B对;C中“通过站牌时”是瞬时速度,C错;D中“通过一隧道”是一段位移,是平均速度,D对。
4.【解析】选A、C、D。根据题意,A和C都符合题意。乘客坐在游轮中,应该与船舱相对静止,B不符合题意;游轮顺流“行驶”,不同于木筏、竹排顺水“漂流”,“行驶”相对于水运动,“漂流”相对于水静止,D符合题意。
5.【解析】选A。“18时37分”是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一个瞬间,是时刻,A对;“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又回到了原位置,故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C错;每一时刻飞船都在运动,走过的轨迹长度是飞船绕地球一周的周长,瞬时速度和路程都不是零,B错;在飞船对接的过程中,要调整姿态,涉及转动,故不能将飞船看成质点,D错。
6.【解析】选A、D。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达M点后,位移方向相同,故C错误,D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可知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会在任意 时刻都相同,B错误。
- 4 -
st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