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西省吕梁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抢先介绍( ) A.故意蒙骗皇帝 B.替骗子说话
C.他们没有看出骗子的花招 D.为了证明自己是称职的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11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4.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5.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伤(zhōng) 澄澈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 ..B.缥缈(piāo) 陛下 抖擞(sǒu) 人声鼎沸 ..C.忙碌(lǜ) 静谧 充沛(pèi) 浑为一谈 ..D.蜷伏(quán) 苛刻 笨拙(zhuó) 花枝招绽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愤不启, 。(《论语》) ②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④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⑤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⑦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⑧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⑨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⑩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8.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隐含着人们对重大变故的解读。学完《雨的四季》一课,七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以“感受风雨,冷暖自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项目设计] 下面是已经设计好的两种活动形式, 为了使这次综合性学习更加充实,请再补充两种活 动形式。
[示例]形式一:举办“自然风雨”图片展 形式二:举行“风雨诗文”朗诵会
形式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材积累] 从你所学的诗词(曲)中积累上下相连的两句描写“风雨”的句子。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1)说说下面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3)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0.文言文阅读 临江之麋
②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
⑥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吓,呵斥。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群犬垂涎/其一犬坐于前 ..B.狼藉道上/国人道之 ..C.然时啖其舌/元方时年七岁 ..D.外犬见而喜且怒/其人舍然大喜 ..2)用三条“/”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3)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④
⑤
③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明、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不讲理、没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改动)
(注释)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③湮远:久远。
1)文章第⑤段中,作者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天空的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2)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联系全文,分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文中说“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
①
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会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有删改)
1)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 4)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 七、作文 13.(一)话题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光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岁月流光,我们在渐渐成长,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些陈旧的过往,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陪我们度过的所有,怎不令人怀念?
请以“怀念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D 5.B
二、名句名篇默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