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路口。过马路一定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千万不要闯红灯。
“在农村公路上没有交通标志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走?”教材中给出了“岔道口,左看看,右瞧瞧”这样的提示,可根据自身经验做适当补充。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标语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这一问题也可与上一题相结合,在没有设施的情况下,一方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设计交通安全用语进行张贴,起到警示作用,不仅自护,而且关心、保护他人。
教学中可以动员学生收集、设计一些交通安全用语,让学生在收集、设计交通安全用语的同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板书设计:
6、平安回家
一、认识交通标志 二、我是小交警 三、怎样过马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树立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遵守交通规则,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也是对儿童进行公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有害个人的生活与安全,也会殃及他人的生命与安全,妨碍正常的公共秩序,甚至酿成很大的悲剧。 二、讨论会
讨论的内容是:不注意安全,受害的只是自己一个人吗?安排这个学习环节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能从多方面去认识违反交通法规的危害:一人受害,殃及全家,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宁、稳定。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讨论这个问题。在全班交流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认识这个问题。 三、大家一起玩
低年段已经玩过交通安全棋,与原先交通安全棋不同的是,棋盘中留有若干空白,是给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生活中还有其他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画面,可以增加到这盘棋中,使棋的内容更加丰富。
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保证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留白处自由发挥。独立或合作完成后,可打破原先的人员组合,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共同游戏,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常识,进而更为宽泛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交通安全的道德规范。 四、小资料
教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节选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
规定,并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中可让学生交流违反交通法规的真实事例,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和震撼人心的数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知道不注意交通安全,就会产生严重事故的后果,从而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板书设计:
6、平安回家 讨 论 会 大家一起玩 小 资 料
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用品进入家家户户,城乡社区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安全隐患:如住高楼乘电梯可能发生事故,家用电器的安放和使用不当,外出活动、游泳时遇大风、雷电??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阅历浅,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险预见能力不够,很容易引发危险,受到伤害。针对上述情况,本课作为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增强小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学会运用居家安全常识、学会自护自救。 二、危险在哪里
这部分共有四幅图,设置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情景:儿童下河游泳、电线杆下放风筝、草堆旁放鞭炮、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并提出设问:你知道这些行为的危险在哪里吗?怎样避免这些危险?
第一幅图:儿童下河游泳,有人劝阻。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它有助儿童健身,锻炼胆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私自下河(塘)游泳,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危险更大。
第二幅图:电线杆下放风筝。风筝线很容易缠住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安全造成危险,还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损失巨大,还可能触电。
第三幅图:草堆旁两个孩子在放鞭炮。这样做的危险是:会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果周围有粮库或工厂,还会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可用“危险”二字引发学生谈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结合教材上的图例分析讨论:危险在哪里,怎样避免。
(1)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游泳时应注意什么。
(2)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应在什么地方放风筝
(3)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还有在哪些地方也不能放烟花爆竹?城里为什么禁放烟花鞭炮?
第四幅图: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易触电,会危及生命。
教学可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裸露的电线怎么办?在村口、路边、家里突然停电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有可能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三、小小辩论会
这部分的设置意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危险”的认识,远离危险。其有两方面内容:
(1)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大家辩论一下:, 教材上各有三名同学组成的正方和反方在进行辩论。游泳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活动,三年级学生缺乏游泳知识,只知道好玩,通过此辩题的讨论,将有利于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2)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资料中列举了居家生活常发生的溺水、烧伤、烫伤、中毒、摔伤、窒息等意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此为戒,不做危险的事,进而减少危险事故发 辩论的胜负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注意游泳安全。
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一种反面警示,学生读一读或教师讲一讲即可,不必深挖。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举一些例子。 四、意外事故有原因
这部分教材列举了学生在值日劳动、走路、削铅笔等学习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意外事故,意在提醒学生学习做事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防止意外。
教材开头就用“想一想,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这部分共有四幅图及两幅卡通提示语
第—幅图:大扫除时,一男生跨在窗台—亡擦窗户,结果—不留神,头被碰破了,在旁扫地的女生急忙陪他去校医务室进行包扎。
第二幅图:一孩子边走路边玩,没留神前面的台阶,结果摔了一跤,膝盖都跌破了。
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避免。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思考:如吃药时没看清药量多吃或吃错药、吃鱼时鱼刺卡喉、走路看书等,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会随时发生,要引以为戒,
第三幅图:一孩子边削铅笔边和同学聊天,结果手被小刀割破了。
第四幅图:是空白,用“还有”二字引发学生思考,在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况。 板书设计:
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小小辩论会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教学重点: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