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1. 阴道前庭包括:前庭球(球海绵体)、前庭大腺(巴氏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2. 子宫: ⑴成人子宫约重50g,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 ⑵成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是2:1,婴儿期为1:2; ⑶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子
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成为组织学内口。
3. 子宫韧带: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阔韧带(维持子宫正中位);主韧带(又名子宫
颈横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
4. 卵巢:表层为单层立方上皮即生发上皮,其下为致密纤维组织,称为卵巢白膜。 5. 真骨盆标记:⑴骶骨岬:骨盆内测量重要依据点;
⑵坐骨棘:衡量先露部下降程度重要标记; ⑶耻骨弓:夹角正常90~100°
6. 月经的临床表现:
答: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 到分泌的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萎脱落伴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 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初潮,初潮年龄一般在11~18岁,多数为13~15岁,可以早至
11~12岁。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天数成为月经期,一般为3~7日。月经量为30~50ml,每月失血量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月经血暗红色,其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小凝块。通常月经期无任何不适,但由于盆腔充血,可以引起腰骶部酸胀等不适,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鼻黏膜出血、皮肤痤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学习。
7. 雌激素与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非简答题):
⑴雌激素: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体内活性最强雌激素)及雌酮E1。
主要生理功能:①促进卵泡及子宫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增强子宫对催产素敏感性; ②增加输卵管上皮细胞活动;
③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使细胞内糖原增加; ④促进乳腺管增生;
⑤促进体内水钠潴留及骨中钙沉着。
⑵孕激素:黄体酮是卵巢分泌的最具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测定其主要降解物孕二醇
含量可了解黄体酮产生情况。
主要生理功能:①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对催产素敏感性,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生
长发育;
②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 ③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④升高体温。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 ⑤促进体内水钠排泄。
8. 月经史表达方法:询问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如初潮11岁,月经周期
28~30天,持续4~5天,可简写为 )。
初潮年龄=
婚育史表达方法:生育情况包括足月产、早产、流产次数以及现存子女数,以4个阿拉
伯数字顺序表示,可简写为:足-早-流-存,如足月产1次,无早产,流产1次,现存子女1人,可记录为1-0-1-1.也可用孕产方式记录为孕2产1。
9. 盆腔检查:为妇科特有检查,又称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 盆腔检查基本要求(非简答题,p25) 10.双合诊、三合诊的选择:
⑴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目的在于检查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卵
巢及宫旁结缔组织和韧带,以及盆腔内壁检查。
⑵经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在生殖器官肿瘤、结核、内膜异位症、炎症的检查时
尤为重要。
11.胎盘包括: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12.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特点:
胚泡一经着床,合体滋养细胞即开始分泌HCG,受精后10天可在母体血清中用放 射免疫法测出,成为诊断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妊娠第8~10周分泌达高峰,持续1~ 2周后迅速下降,妊娠中晚期血清浓度仅为峰值的10%,持续至分娩。正常情况下,分 娩后2周内消失。
13.胎膜组成: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14.羊水性状:妊娠早期羊水是由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后胎儿尿
液成为羊水重要来源。随胚胎发育,羊水量逐渐增加,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1000~1500ml。足月妊娠时,羊水略浑浊,不透明,相对密度1.007~1.025,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20。
15.妊娠期母体变化:
子宫峡部:是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妊娠期长约1cm,随妊娠的进展,
峡部逐渐被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长约7~10cm。
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
乳房: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乳头增大、着色,易
勃起,乳晕着色,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小隆起,称蒙氏结节。妊娠期 间并无乳汁分泌,妊娠后期尤其是近分娩期,挤压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逸出, 称初乳。分娩后新生儿吸允乳头,乳汁正式分泌。
16.心搏出量和血容量与妊娠的关系:
心搏出量: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临产
后,尤其第二产程,心搏出量显著增加。
血容量: 妊娠6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5%,平均增加1500ml,
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血浆增加1000ml,红细胞约500ml),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心脏负荷最重三个时期:妊娠32~34周、分娩期(尤其第二产程)、产褥期最初3日。
是患有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期,密切观察,防止心力衰竭。
1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定义):如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降
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18.孕妇体重变化:妊娠12周前无明显变化,以后体重平均每周增加350g,正常不应超
过500g,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约12.5kg。
19.早孕诊断腹部特点:
子宫增大变软,妊娠6~8周时,阴道黏膜及子宫颈充血,呈蓝紫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妊娠8周,子宫约为非妊娠子宫的2倍,妊娠12周时为3倍,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
20.不同妊娠周数子宫底高度: 妊娠周数 满12周 满16周 满20周 满24周 满28周 满32周 满36周 满40周 妊娠月份 3个月底 4个月底 5个月底 6个月底 7个月底 8个月底 9个月底 10个月底 手测子宫底高度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脐耻之间 脐下1横指 脐上1横指 脐上3横指 脐与剑突之间 剑突下2横指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21.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胎动每小时约3~5次。 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22.胎先露(定义):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
横产式有肩先露。
胎方位(定义):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 23.国际上对围产期的4种规定方法:
⑴围产期Ⅰ: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⑵围生期Ⅱ:从妊娠满20周(即胎儿体重≧500g或身长≧25cm)至产后4周。 ⑶围生期Ⅲ: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4周。 ⑷围生期Ⅳ: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我国采用其中的围生期Ⅰ来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24.预产期的推算:问清末次月经的日期推算预产期。
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减3或加9,
但日期加15。
25.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正常值为8.5~9.5cm,平均值9cm。如出口横径小于
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正常值为9cm,如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一般足月胎儿可以娩出。
26.孕期自我监护: 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手段。嘱孕
妇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12小时内胎动累计数不得少于10次。
妊娠前3个月及末3个月,均应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早产及感染。
识别先兆临产:临近预产期孕妇,如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规律宫缩(间歇5~6min,
持续30s)则为临产,立即送医院就诊。如阴道大量液体流出嘱孕妇平卧,由家属送往医院以防脐带脱垂而危害胎儿生命。
27.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症状。
⑴假临产:宫缩时间短而不稳定,间歇顺长而不规则,强度不加强,不伴有宫颈管消失
和宫颈口扩张。常夜间出现白天消失。镇静剂可抑制假临产。
⑵胎儿下降感:上腹部较前舒适,食量增加,呼吸轻快,尿频。
⑶见红: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28.临产后正常宫缩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29.分娩机制(定义):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
的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枕前位分娩机制包括:①衔接(定义):胎儿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
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儿取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
②下降:呈间歇性,宫缩时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回缩。 ③俯屈:枕额径(11.3cm)变为枕下前囟径。
④内旋转:枕左前位抬头枕部向前旋转45°,第一产程末完成。 ⑤仰伸;⑥复位及外旋转;⑦胎肩及胎儿娩出。
30.什么叫临产(简答):
答:临产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持续时间30s或以上,间歇5~6min,同
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1.如何划分产程(简答):
答: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
临床上分为三个产程:
⑴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出现间歇5~6min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全开。初
产妇宫颈口扩张较慢,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扩张较快,约需6~8小时。
⑵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全开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
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时长达1小时,但不应超过1小时。
⑶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min,不应
超过30min。
32.如何划分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扩张缓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需8
小时,不应超过16小时。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全开。扩张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不应超过8小时。 33.观察产程进展要点(p79):
胎心监测:潜伏期于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1次。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以每
15~30min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min。若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20次|分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
子宫收缩:潜伏期应每隔1~2小时观察1次,活跃期应每15~30min观察1次,一般需
连续观察至少3次宫缩。
排尿排便:临产后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