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 盐城市教育学会 首页
小学语文
“生活作文”的训练研究结题报告
通榆镇中心小学“生活作文”训练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坚持以“特色引路,科学发展”的方针为指引,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能力培养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我们申报的课题《小学语文“生活作文”的训练研究》被确定为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以来,课题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的不懈奋斗和潜心研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标。目前,课题研究已经结束,现将课题组的研究实验工作汇报如下:
一、 背景重申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研究“生活作文”,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作文内容贫乏、言之无物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将生活的乐趣引入课堂,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笔触回归生活,把内容的形成与内容的表达有机结合,把观察、思维与表达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积累、自主发现、自主体验,自由表达,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理念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没有理念的转变作文教学改革就无从说起,新的教育目标也就难以达成。
2、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作文教
学过于局限在教师的单向传授上,这种模式下教学质量很难有明显提高,大部分受教育者的发展受到了束缚。我校“生活作文”的训练研究,改革旧有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追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作文的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开拓学生生活的空间,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活作文”的训练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曾进行“农村小学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消化先前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勤于思考,并及时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去,将作文教学研究与新的课程改革研究融为一体,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培养了一支拥有较好的作文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从生活内容到对作文的研究积累来看,“生活作文”训练研究具有可行性。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其总要求为: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中高年级段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最终目标与内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作文能力途径多样化的研究
(1)立足课堂教学,融作文训练于正常教学活动中,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2)关注课外活动,组织有价值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为作文积累素材。
2、作文能力训练情境化的研究
(1)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2)挖掘教材空白,创造训练机会。积累语言,陶冶情趣,储备能量。
(3)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4)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把游戏请进作文教学课堂,在游戏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述欲。让学生在愉悦中观察、表达,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能发现并能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形成生活作文的基本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并通
过此课题研究促进小学生在作文水平达到大面积高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五、课题创新之处
纵观全国各地,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作文训练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但对于如何依托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生活作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提炼总结,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影响了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再加上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改革,郊区学生阅读视野的受限,原先的一些做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丰富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学者讲学,进一步搜集、积累国内外研究的第一手文献,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为实证研究奠定较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2.行动研究法
遵循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前提下,确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研究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始有终,千方百计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实验总结法
总结实验过程,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其他方法:文本赏析法、师生探讨法、经验总结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