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人教案
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体验浓浓的民族亲情
---《亲人》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亲人》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我”和妈妈关心、帮助缺人照顾的邻居苗族老奶奶的事,表达了汉族、苗族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感情,赞扬了“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学习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4、教具准备 课件。
5、课时划分:四课时
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检查复习
抓住课文插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指名读;分组合作、思考:“我”在做什么?老奶奶怎么做,怎么说的?能不能去掉加点的词?为什么?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自读课文,思考:妈妈帮助老奶奶做了什么?妈妈是怎么教育我的?讲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图文对照,讲读;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帮助老奶奶?
(四)总结拓展,内化升华 1、总结课文内容及板书。
2、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亲人”,你发现了吗? 设置场景:1.灾难面前,他们胜似亲人……;2.危难时刻,他们亲密无间……;3.欢聚时刻,他们亲如亲人……;
4.扶残助残,亲人没有距离……。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感恩亲人,为自己身边的亲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把它写成一段话。
三、教学反思
《亲人》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我\和妈妈关心、照顾、帮助一位年近80岁的苗族老奶奶的事,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同时赞扬了\我\和妈妈助人为乐的美德。学习时主要从看图入手,图文结合,对照图画去找课文相对应的内容,学过一段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按照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去进一步观察图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而且有助于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四部分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读中要抓住不放。一是老奶奶有困难,可通过课文指导学生分析老奶奶有哪些困难?二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不仅妈妈热情地帮助,而且还教育自己女儿尊敬老人,照顾老人。老奶奶的话不仅赞扬了\我\和妈妈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赞扬了各民族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
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体验浓浓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亲情,语文便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