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应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试用期约定技巧 培训协议约定技巧
保密和竞业限制约定技巧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理解:劳动合同履行原则
劳动合同变更条件和程序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应用: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和程序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和程序
(五)劳务派遣制度
理解: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 (六)非全日制用工
理解: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
第九章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理解集体谈判对劳动关系调整的作用和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集体谈判
识记:集体谈判的含义 理解:集体协商的程序 (二)集体协议
识记:集体协议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集体协议的条款
第十章员工参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员工参与的概念、参与类型,理解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掌握员工参与的主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员工参与概述
识记:员工参与的概念
理解:如何有效实施员工参与管理 (二)员工参与的形式
理解:员工持股计划
第十一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理解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熟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5
识记:劳动争议概念、种类和范围 理解: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和方法
劳动争议产生原因
(二)劳动争议调解
理解: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三)劳动争议仲裁
理解: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四)劳动争议诉讼
理解: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 (五)集体争议处理制度
理解:我国集体争议处理的程序
第十二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全球化对跨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全球化对劳工和工会的影响,理解劳动关系在当代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全球化对跨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理解:跨国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劳资关系
跨国企业的集体谈判
(二)来自国外的影响
理解:劳动关系的发展演变 (三)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理解:促进劳资和谐的基本原则与做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
6
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程内容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理论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雇主 工会 政府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和结束 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 员工参与 劳动争议处理 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 总计 助学学时 6 6 6 12 10 6 12 16 6 6 16 6 108 7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较易、中等难度、较难。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5、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是____。 A 调解 B仲裁 C 协商 D诉讼
(二)多项选择题
工会代表职工签订的集体合同,其法律效力适用于( )。 (A) 工会会员 (B)非工会会员 (C)全体职工 (D)部分职工 (三)简答题
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 (四)论述题
论述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东航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丽江、版纳、芒市、思茅和临沧六地的18个航班在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告知乘客无法降落,又全部飞回昆明,这导致昆明机场更多航班延误。虽然东航官方解释是“天气原因”,但同一天飞往上述地区的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则正常降落。之后,东航迫于压力,称集体返航事件有“人为原因”。集体折返的原因,据传是飞行员因为待遇低下而集体“罢飞”。无独有偶,3月以来,民航业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2008年3月14日下午,同样由于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上海航空公司40余位机长同时报请病假;3月28日,东星航空公司11名机长因与公司发生劳资等纠纷,集体“告假”,导致多数武汉始发的航班停飞。
追根溯源,飞行员“罢飞”事件源于快速放开的民航投资闸门。2004年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民航业筹建航空公司,但当时各航空公司飞行员总数仅1万多人,刚好能满足国内700多架飞机的配备需要。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机将达1 250架,需补充6 500名飞行员,而我国每年培养的飞行员总数只有600~800名。由于民用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飞行员,而自己培养飞行员时间不允许,培训费又很高,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去国有航空公司高薪挖人,而国有航空公司则坚决抵制,各种诉讼不断,天价索赔也挡不住飞行员跳槽。国有航空公司为了留住飞行员,与飞行员签订的都是长期合同,有的甚至是长达99年的终身合同。民航总局联合五部委发文要求“飞行员辞职必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要赔偿原单位“70万元~210万元不等的培训费”等,甚至飞行员支付了相关费用,跳槽也不容易。据说东航飞行员集体罢飞就是因为一些飞行员按规定支付了赔偿,但因原航空公司不放档案而难以到民营航空公司工作,在跳槽受阻,企业内部又没有有效沟通渠道时,无奈之下选择了集体罢飞这种极端手段。返航事件是飞行员和航空公司之间劳资矛盾的一次“井喷”,折射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目前,全国各大小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辞职门”
8
事件都呈愈演愈烈的态势。越来越多的飞行员因不满自己的劳动权益受侵犯以及自己的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而选择以提出辞职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强行辞职到对簿公堂,再到罢飞事件,一系列的辞职案例也都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建立劳动者正常、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避免采用极端手段来表达不满和诉求,已成为管理者、政府和劳动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你怎样看待东航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劳资冲突.描述冲突的根源和背景。 (2)如何处理好组织中的劳资关系问题?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