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化学知识点总结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13、光合作用:6CO2 + 6H2O光照C6H12O6+6O2 14、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 6H2O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家教
9
化学知识点总结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
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 酸、碱、盐的性质
名称 化学式 浓盐酸 HCl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色态味 气味液体(工业盐酸略带黄色) 溶解性 沸点、 挥发性 易溶 沸点低,易挥发(白雾)敞口放置质量、浓度均减小 用作干燥剂,敞口放吸水性 无 置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脱水性 稳定性 无 稳定性酸,受热或见光难分解 与氢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能使纸张、木材碳化 稳定性酸,受热或见光难分解 无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无 高沸点,不易挥发 浓硫酸 H2SO4 无色透明、粘稠、油浓硝酸 HNO3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状液体,无刺激气味 气味液体 易溶于水,强烈放热 易溶 沸点低,易挥发(白雾)敞口放置质量、浓度均减小 强氧化性
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稀盐酸、硫酸、硝酸化学性质比较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电离方家教
稀盐酸HCl 36.5 HCl=H+Cl +-稀硫酸H2SO4 98 H2SO4=2H+SO4 10
+2-稀硝酸HNO3 63 HNO3=H+NO3 +-化学知识点总结
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与金属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碱 反应 与盐反应 Fe2O3+6HCl= 2FeCl3+3H2O Cu(OH)2+2HCl= CuCl2+2H2O HCl+ AgNO3= AgCl↓(白色)+ HNO3 Fe2O3+ 3H2SO4= Fe2(SO4)3+3H2O Cu(OH)2+ H2SO4= CuSO4+H2O BaCl2+ H2SO4= BaSO4↓(白色)+2HCl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能发生反应,但不生成Zn+2HCl=ZnCl2+H2↑ Zn+H2SO4(稀)=ZnSO4+H2↑ H2,生成H2O ZnO+2HNO3= Zn(NO3)2+H2O Mg(OH)2+2HNO3= Mg(NO3)2+H2O Na2CO3+2HNO3= 2NaNO3+H2O+CO2↑ AgNO3溶液和稀常用鉴别方法 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化工产品,除锈,制药 BaCl2或Ba(NO3)2或Ba(OH)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化工产品,化肥、农药、炸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 化工产品,化肥、染料、火药、 用途 酸的通性:
① 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 活泼金属+酸→盐+H2↑。(属于置换反应) ③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④ 金属氢氧化物(碱)+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⑤ 盐+酸→新盐+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两种常见的碱的性质。
名称 俗称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电离方程式 氢氧化钠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40 NaOH===Na+OH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溶液为石灰水) Ca(OH)2 74 Ca(OH)2===Ca2++2OH- 白色粉末状固体 无吸湿性(CaO有吸湿性) 11
白色固体 物 色态 理 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吸湿性 性 潮解 家教
化学知识点总结
等溶解性 质 腐蚀性 极易溶于水,强烈放热 有强腐蚀性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有强腐蚀性 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使指示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剂变色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2=CaSO3↓+H2O Ca(OH)2+2HCl=CaCl2+H2O 化学跟酸发生中和性反应 质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OH+H3PO4=Na3PO4+3H2O Ca(OH)2+H2SO4=CaSO4+2H2O 3Ca(OH)2+2H3PO4=Ca3(PO4)2↓+6H2O 2NaOH+CuSO4=Na2SO4+跟某些盐反应 Ca(OH)2+Na2CO3=CaCO3↓ +2NaOH Cu(OH)2↓(蓝色) 3NaOH+FeCl3=3NaCl+Ca(OH)2+MgCl2=CaCl2+ Mg(OH)2↓(白色) 建筑业,制三合土,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漂白粉 CaO+H2O=Ca(OH)2 Fe(OH)3↓(红褐色)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用途 制取 碱的通性
Ca(OH)2+Na2CO3=CaCO3↓+2NaOH (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仅限于可溶性碱)。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碱+盐→新碱+新盐(要求两种反应物均可溶,生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才能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
4.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主要是在置换反应中的应用。
(1)金属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 + 盐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5.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家教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