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试卷10份合集)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地 理答 案 第Ⅰ卷
1-5 BCBBC 6-10 ACBBB 11-15 DAABD 16-20 CDCAC 21-25 ABDDC 第II卷 26.(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该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C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A与C经度相差135°,地方地相差9小时,A的时刻比C早,即可推算出A点的地方时为6+9=15时。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图中B比A纬度高,白昼较长。
(2)计算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应先计算出0时的经度,根据C地的地方时为6点,可推知135°E的地方时为0时。所以与C地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135°E向西到180°。
(3)由上面判断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根据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随纬度升高而递减。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据此规律即可作答。 【答案】(1)15时 B地 (2)135°E向西到180° (3)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线速度:C > A >B 角速度:三地相等
27.(14分)
17 【答案】(1)E
(2)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 2 (3)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顺时针 (5)东北信风带
28.(12分)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和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据图可知,图中代表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的环节分别是①和②;目前人类通过修建水库等措施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2)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其地貌形态为谷地;成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3)河流在入海口处,因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① ② 修建水库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3)河口三角洲 流水沉积 整体性
29.(12分)
【解析】(1)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低洼,河流多汇集于此,且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因而形成盐沼。
(2)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从气候、耕地、需求量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该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低;据材料知该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因此粮食不能自给。 (3)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特点来分析。据图等高线可知,该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边缘起伏大,内部起伏和缓。
【答案】(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 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2)高原、山地为主;干旱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必答);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 平低;人口多(必答),粮食需求量大。
(3)该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边缘起伏大,内部起伏 和缓(为盆地)。
18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组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关于①、②两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位于大陆东岸 B. ②位于大陆东岸 C. ①深居大陆内部 D. ①、②均位于大陆西岸
下表是重庆一中(30°N,106°E) 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 12:56 B. 12:00 C. 11:04 D. 12:30 4.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A. 重庆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 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 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 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且甲乙为近地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9 A. 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③为中纬西风 D. 乙地的降水比甲地多
7.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洋流可能为南极环流 B. ②洋流为暖流
C. 该图为北半球大洋环流 D. ④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8.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甲乙为近地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陆地 B. 乙表示海洋
C. 目前人类活动对③环节的影响最大 D. 环节③的作用可以形成流动性沙丘 9.若该图表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且甲表示亚欧大陆,乙表示太平洋,则 A. 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B. 气流①为东南季风 C. 气流③为东南季风 D.该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
二、单选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A. 地表径流减少 B. 地下径流增加 C. 下渗减少 D. 降水明显增加 1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地的
A. 水土流失加剧 B. 蒸腾减少 C. 土壤含水减弱 D. 甲乙河径流量变化较稳定
1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破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 乙减少 B. 甲增加,乙增加 C. 甲减少,乙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因此该地被称为“冰山胡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