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素质下降原因
漳浦县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漳浦中学生运动素质进行测统计与分析,发现漳浦县中学生在包括速度、灵敏性、下肢爆发力及柔韧性等方面的运动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本文分析发现,漳浦县中学生的运动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是由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存在原因提出对策,为提高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运动素质 原因 对策
1 引言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对高压式教学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支撑,学生将无法以良好的状态去学习生活,发展中学生运动素质,关系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了漳浦十所中学初中学生近4年的运动素质,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运动素质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是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本文通过身体、心理、社会等多层次进行分析,再结合调研问卷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漳浦县十所中学(包括达志中学、道周中学、龙湖中学等)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研究法调查漳浦县十所中学2009--2012年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与测试结果,项目包括50m(s)、立定跳远(cm)、坐位体前屈(cm),并进行对比分析。
2.2.2 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漳浦县三所中学的62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经过专家的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
2.2.3 文献资料法查阅历次中国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报告及其它文献,获取各种比较的对照数据及分析所需的相关资料。
2.2.4 统计分析法运用软件对数据以及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年升学体育考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1
表1 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年升学体育考试测试结果对比(女生)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50m(s) 9.19 9.40 9.5l 9.58 立定跳远(cm) 184.20 182.00 174.84 173.36 坐位体前屈(cm) 18.52 18.22 17.48 17.05
表2 漳浦县初中学生 2009--2012年升学体育考试测试结果对比(男生)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50m(s) 7.84 7.97 8.13 8.15
立定跳远(cm) 227.80 225.30 211.60 210.72
坐位体前屈(cm) 16.82 15.89 14.70 14.61
3.1.1 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年50m跑成绩均值对比分析
50m短跑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Ill。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50m跑的成绩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漳浦县初中学生在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方面的运动素质水平逐年下降。
3.1.2 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年立定跳远成绩均值对比分析
立定跳远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和力量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漳浦县初中毕业生在下肢爆发力方面的运动素质水平逐年下降。 3.1.3 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年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对比分析
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试学生柔韧性,柔韧性为“人体屈伸旋展的能力”121。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漳浦县初中学生2009--2012在柔韧性方面的运动素质水平也逐年下降。
3.2 漳浦县初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3.2.1 主观因素
3.2.1.1 自身的心理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其意志力和承受力相对较差,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惰性大,怕苦、怕累、怕受伤。缺乏将体育锻炼坚持到底的恒心。调查表明很多中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经常因为怕辛苦而不能坚持锻炼,从表3中可以看出,怕累是中学生不积
2
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并且有264名学生认同,认同率达到了44%。 表3漳浦县初中学生运动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原因 人数(人) 认同率(%)
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 325 54.2 怕累 264 44 怕受伤 67 11.2 对体育运动无兴趣 258 43 没有养成锻炼习惯 236 39.3 学习忙,没有时间锻炼 379 63.2 没有器材或场地 143 23.8 家长不支持 247 41.2 其它 59 9.8
3.2.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生活习惯问题。为了学习备考经常熬夜使得睡眠不足;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将空余时间几乎都用于坐在电脑前上网和玩游戏;加之漳浦近几年快速发展,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不让中学生参与家务劳动。这些都使得中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行任何体力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导致体质下降。而有些学生参加健身锻炼缺乏目标和计划,用于锻炼的时间少,没有养成锻炼习惯,表3显示有39.3%的学生认同没有养成锻炼习惯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此外,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食品越来越丰富,西式快餐在学生中很受欢迎,汉堡、可乐和薯条这些高热量食品的长期食用造成了许多学生的肥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运动素质。 3.2.1.3 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但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认识不到参加体育锻炼在提高运动素质的同时,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各个器官系统的功官静。由于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自身健康的意义,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表3可以看出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也是中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且认同率比较高,达到了43%。再加上中学期间学业压力特别大,致使中学生们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不愿意花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从而造成身体体能和运动素质的下降。 3.2.2 客观因素 3.2.2.1 学校因素
在当前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过多的簿业和频繁的考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一些学校往往牺牲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之余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
3
锻炼,从表3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中学生有379名同学认同学习忙没有时间锻炼是中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认同率相当高,达63.2%。
每周两学时体育课仅90一100min,如果有效密度按35%计算,学生每周直接的身体练习不足35min,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而且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面对几十个学生,一个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表3中数据显示,因为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学生中的认同率高达54.2%;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做到分层次教学,不同运动素质的同学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使运动素质比较差的同学无法在体育课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充满挫败感,这些挫败感会打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目前很多学校仍普遍存在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陈旧和严重短缺,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篮球架,和一个300多米的运动场,有的甚至连运动场都没有。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在校住宿,人多了都觉拥挤,更谈不上运动了。这几年学校合并,中学入学人数逐年扩张,但体育场地和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学校体育设施的发展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教学模式仍需改善,教学改革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课堂上还主要是技术学习为主,缺乏对其它因素的渗透,没能让学生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身体素质教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缺乏将身体锻炼看作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的意识培养。
在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里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和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的人数分别是325人和236人,认同率分别高达54.2%和39.3%。数据客观地揭示了体育教学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3.2.2.2 家庭因素
青少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体育态度和基本体能都在这里形成雏形嗍。家长们往往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很慷慨,许多家长甚至剥夺了孩子们的周末及假期,让中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却忽视了中学生的健康投资,忽略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家长的不支持使得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对此有247名学生认同,认同率达到41.2%。更有不少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担心孩子们因参加体育锻炼会受伤受累,从而让子女们减少锻炼时间或者不锻炼。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2.2.3 社会因素
在现代社会文凭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及前途命运。这样的现实造就了社会人才竞争的加剧,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认为学习是出人头地的最好方法。因此,社会舆论在无形中给孩子们添加了更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减少了体育活动时间,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再加上社会上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轻视体育行业,对体育工作者有偏见,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更加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运动素质水平相对下降。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