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
2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旅游发展的基础方面: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
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c.交通条件
2旅游具体规划方案:a.客源市场和导向 ○
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2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1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
2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 ○
3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
4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
2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
1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 ○
2还要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
3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 ○
4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
5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25.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4]
1品牌之争 ○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
盲目开发
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26.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污染 ○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
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
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7.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
1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
2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 ○
3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
4表示:游客流量 ○
5分类:a.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
b.旅游合理容量(或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28.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9]
1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b.倡导绿色旅游 c.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
2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a.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
3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
4立法机关: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 b.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
29.“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 量的可循环利用。
第五章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30.设计旅游活动的步骤[4]
1了解旅游者的主观愿望和能力 a.考虑主观因素[个人的兴趣(即旅游动机)和爱好(即○
旅游偏好)的不同。其中,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
b.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 ○
条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c.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4保证旅游安全 a.考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
b.考虑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如:交通等) c.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31.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区的影响[5]
1合理行为:a.对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
b.为旅游区的文化建设作贡献。 2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的环境问题:a.环境破坏 ○
b.环境污染
c.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32.生态旅游[5]
1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
2特点: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
3对象:自然景观;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
4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
尽其所能 5评价:○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重新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