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诗歌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李慧琴 于红秋
《长恨歌》
【任务性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温泉水滑洗凝脂( ) 骊宫高处入青云( )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花钿委地无人收( ) ..翠翘金雀玉搔头( ) 云栈萦纡登剑阁( )( ) ...临邛道士鸿都客( ) 金阙西厢叩玉扃( ) ..珠箔银屏迤逦开( )( ) ...
含情凝睇谢君王( ) 钗擘黄金合分钿(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3、写出下列句子中直接运用或化用的成语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尽时, 。 (2) ,温泉水滑洗凝脂。 (3)渔阳鼙鼓动地来, 。 (4)夕殿萤飞思悄然, 。 (5)行宫见月伤心色, 。 (6)春风桃李花开夜, 。 (7)玉容寂寞泪阑干, 。 (8)在天愿为比翼鸟, 。 5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乐天,号 ,出身于仕宦之家,生活在“ ”时期,曾任左拾遗,任职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被贬到浔阳任 。
1
因仕途不顺,他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每到一处,仍力求造福一方,如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等;后期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他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强调诗歌要以情动人,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所以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他的《长恨歌》是一首 (体裁)。
6、阅读《长恨歌》,说明白居易分几个层次叙述李杨悲剧,并用简要语言概述各层内容。 答案: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或:(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2)马嵬生离死别,相思日日夜夜;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3)天上人间遥思,长恨绵绵无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7、 你认为“以文害辞,以辞害意,以意逆志”中的“文”“辞”“意”“志”可以分别解释为:
参考答案: 文采 言辞 意旨 情志 (或?文字、言辞、思想、意旨?) 8、阅读《长恨歌》后所附鉴赏文字,说明该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赏析指导”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观点的。 答案:中心话题是?《长恨歌》的主旨?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全诗?无不是围绕对‘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讽喻和批判来展开
的?
作者是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和意脉?的分析,也即?以意逆志?(通过对诗句、文辞的
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并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的途径,通过对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也即?知人论世?的方法,得出这一观点的。
【我的问题】
阅读中,你有哪些疑惑?怎样的联想和感受?请写在下面,准备与老师同学讨论。
【感悟鉴赏】
1、 唐代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
②明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官,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 请写出 《长恨歌》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诗句,并对两者的不同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与①语意相同的诗句是诗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
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与②语意相同的诗句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
2
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两者不同在于以下两方面。 ?叙事?:《长恨歌传》直陈其事,具体细致;《长恨歌》则托辞委婉,精炼含蓄。 ?写情?:《长恨歌传》虽于叙事中饱含深沉叹惋,能够融情于事,但言词简洁;
《长恨歌》则反复渲染,着意烘托,处处时时事事物物无不烙上?情?印,缠绵悱恻,绵长深挚。
2.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持何种态度?这首诗深深打动你的是哪几句? 答案 第一问: ?汉皇重色思倾国?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问:略 3、《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示例: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臵。
4、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5、《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6、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答案:李诗多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白诗多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高考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3
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的研究专题】 推荐专题:
1、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课本上的鉴赏文字从“讽喻说”这一角度来立论分析,请以“爱情说”或“双重主题说”为观点写一篇分析文章(要求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课外阅读咏李杨爱情故事的诗文,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郑畋等人的《马嵬》、陈鸿《长恨歌传》(唐)、马致远的《梧桐雨》(元)、洪昇的《长生殿》(清)等,写一篇文章介绍古代文人学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态度,并阐述你自己的看法。 3、阅读一组写人的相关诗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②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曹植《美女篇》 ③ 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 ――李白《清平乐令二首》 ④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⑤ 回身转佩百媚生,插花照镜千娇出。 ――江总
湘夫人
【任务性预习】
1、 填空
屈原,名平,字 ,战国末期 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与《诗经》中的“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你所知道的屈原诗歌名句有:
① ②
《湘夫人》选自《楚辞· 》。“ ”本是古乐章名,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君》和《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2、 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 ① 将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到文中,疏通字词,并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② 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课后练习,了解诗歌大意,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故事情节?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