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5 医学检验综合考核试题2
医学检验综合考核试题2
1.涂片中上皮细胞增生的特点为:
A、核大小异常 B、核形态异常 C、核染色质增粗,染色变深 D、核分裂活跃 E、出现核异质细胞
2.细胞学涂片上见到下列何种细胞可诊断结核病:
A、类上皮细胞 B、淋巴细胞 C、朗格汉斯细胞 D、多核巨细胞 E、单核细胞 3.角化不良可发生于:
A、柱状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间皮细胞 D、移行上皮细胞 E、巨噬细胞
4.重度核异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前者是:
A、核大小异常 B、核形态异常 C、核染色质改变 D、核浆比例无明显改变 E、核边界不齐
5.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形态特征是:
A、核增大 B、核染色质粗糙、深染 C、核畸形 D、核浆比例异常 E、核仁增大,数目增多
6.恶性肿瘤细胞和核异质细胞的区别是,前者有:
A、核染色质结构呈结块状 B、核边增厚 C、核大小不一 D、核仁增大 E、病理性核分裂
7.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相当于:
A、表层的癌细胞 B、中层的癌细胞 C、内底层的癌细胞 D、外底层的癌细胞 E、柱状上皮细胞的癌细胞
8.分化差的腺癌细胞可呈:
A、镶嵌状结构 B、桑葚样结构 C、蝌蚪状癌细胞 D、纤维状癌细胞 E、癌珠 9.小细胞型未分化癌可呈:
A、镶嵌状结构 B、桑葚状结构 C、蝌蚪状癌细胞 D、纤维状癌细胞 E、癌珠 10.放疗产生的核异质细胞与纤维形或蝌蚪形鳞癌细胞的鉴别点是:
A、核深染 B、核形不整 C、核浆比例正常或略大 D、核大小增加 E、染色质颗粒状
11.对放射敏感性最低的肿瘤是:
A、精原细胞癌 B、甲状腺癌 C、鳞癌 D、腺癌 E、恶性黑色素瘤 12.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的固定液是:
A、95%酒精溶液 B、75%酒精溶液 C、氯仿酒精溶液 D、乙醚酒精溶液 E、卡诺固定液
13.细胞学诊断五级分类法中的第三级是指:
A、无核异质细胞 B、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但无恶性证据 C、有较多重度核异质细胞,但不能肯定为恶性 D、有大量重度核异质细胞,但缺乏恶性的证据 E、发现典型恶性肿瘤细胞
14.细胞学诊断的五级分类法中,第一级是指: A、无核异质细胞
B、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但无恶性证据
C、有较多重度核异质细胞,但不能肯定为恶性 D、有大量重度核异质细胞,但缺乏恶性的证据 E、发现典型恶性肿瘤细胞
15.早熟角化细胞是指:
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 B、产后型外底层细胞 C、萎缩型外底层细胞 D、非孕期中层细胞 E、妊娠期中层细胞 16.妊娠细胞是指:
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 B、产后型外底层细胞 C、萎缩型外底层细胞 D、非孕期中层细胞 E、妊娠期中层细胞 17.粘液细胞是指:
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 B、分泌型柱状上皮细胞 C、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D、周期型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 E、萎缩型子宫内膜细胞 18.阴道内常见的非致病性细菌是:
A、阴道杆菌 B、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淋病双球菌 19.阴道细胞学诊断五级分类标准中,ⅡB指:
A、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细胞B、轻度核异质细胞 C、中度核异质细胞 D、可疑癌细胞 E、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20.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21.炎症病变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是:
A、固缩退变 B、乳头状增生上皮细胞团 C、储备细胞增生 D、鳞状化生细胞 E、巴氏细胞
22.尘细胞属于: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肺泡巨噬细胞 E、浆细胞 23.巨细胞癌是指:
A、鳞癌 B、腺癌 C、肺泡细胞癌 D、小细胞未分化癌 E、大细胞未分化癌 24.肿瘤性胸腔积液最常见于:
A、原发性周围型肺癌 B、乳腺癌 C、原发性恶性间皮瘤 D、胃癌 E、大肠癌 25.女性肿瘤性腹腔积液常见于:
A、卵巢癌 B、肝癌 C、胆囊癌 D、乳腺癌 E、胆管癌 26.积液中癌细胞大多来源:
A、间皮瘤 B、鳞癌 C、未分化癌 D、腺癌 E、恶性淋巴瘤 27.间皮瘤原发性细胞是:
A、鳞状上皮细胞 B、柱状上皮细胞 C、间皮细胞 D、移行上皮细胞 E、淋巴细胞
28.积液中上皮型恶性间质瘤脱落细胞与腺癌细胞的区别点,前者主要是:
A、核大小较一致 B、核形态较一致 C、胞质内有空泡 D、粘液卡红染色阴性 E、电镜检查可见微绒毛
29.儿童期恶性肿瘤积液易与下列哪种细胞混淆:
A、鳞癌细胞 B、腺癌细胞 C、未分化癌细胞 D、恶性淋巴瘤细胞 E、间皮瘤细胞
30.食管拉网获取什么样物质最易查到癌细胞:
A、鲜红血丝 B、黑色痰液 C、暗红血丝 D、黄色脓液 E、透明粘液 31.食管癌以下列哪种类型细胞为主:
A、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恶性淋巴瘤 E、类型不明 32.正常尿液脱落细胞中最常见的是:
A、移行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柱状上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淋
巴细胞
33.膀胱粘膜白斑的细胞学涂片常见的特征细胞是: A、角化前鳞状上皮细胞 B、不全角化鳞状上皮细胞
C、完全角化鳞状上皮细胞 D、粘液柱状上皮细胞 E、移行上皮细胞 34.尿液细胞学检查最常见的肿瘤是:
A、鳞癌 B、腺癌 C、肾细胞癌 D、移行细胞癌 E、平滑肌肉瘤 35.下列何种细胞能预示急性排斥反应即将来临:
A、小淋巴细胞增高 B、嗜派洛宁淋巴细胞增高 C、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 D、移行上皮细胞增多 E、红细胞增多 36.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疾病是:
A、导管内癌 B、导管内乳头状瘤 C、单纯癌 D、湿疹样癌 E、髓样癌 237.佩吉特细胞见于:
A、导管内癌 B、导管内乳头状瘤 C、单纯癌 D、湿疹样癌 E、髓样癌 38.急性淋巴结炎早期细胞学涂片中常见:
A、小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退变、坏死细胞 D、巨噬细胞 E、红细胞 39.慢性淋巴结炎细胞学涂片中常见:
A、小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退变、坏死细胞 D、巨噬细胞 E、红细胞 40.霍奇金病的各型细胞成分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R-S细胞 D、浆细胞 E、巨噬细胞 41.下列哪种病变的细胞学涂片中可见大量浆细胞:
A、急性乳腺炎 B、化脓性乳腺炎 C、慢性乳腺炎 D、浆细胞性乳腺炎 E、乳腺小叶增生
42.被视为癌前病变的是:
A、乳腺炎 B、乳腺小叶增生 C、纤维囊性乳腺病 D、乳汁潴留囊肿 E、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43.无乳头溢液的病变是:
A、乳腺炎 B、纤维囊性乳腺病 C、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D、乳腺纤维腺瘤 E、乳腺癌
44.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首先控制下列哪一项误差:
A、方法线性 B、抗干扰能力 C、基体效应 D、准确度 E、标本采集 45.抗坏血酸可使下列哪一种测定产生假阳性:
A、酶法葡萄糖测定 B、班氏法葡萄糖测定 C、酶法胆固醇测定 D、酶法甘油三酯测定 E、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
46.大剂量青霉素可使哪项测定结果降低:
A、AST B、CK C、肌酐 D、总蛋白 E、白蛋白 47.如果止血带压迫静脉超过1min,会发生:
A、血氧含量降低 B、乳酸增加 C、pH下降 D、白蛋白增加 E、胆红素增加 48.下列哪一种物质最稳定:
A、葡萄糖 B、淀粉酶 C、ALT D、AST E、CK 49.重复性试验反映的是:
A、精密度 B、灵敏度 C、分析范围 D、特异性 E、干扰 50.精密度常用下列哪项指标表示:
A、检测限度 B、线性范围 C、随机误差 D、恒定误差 E、比例误差 51.灵敏度常用下列哪项指标表示:
A、检测限度 B、线性范围 C、随机误差 D、恒定误差 E、比例误差 52.美国NCCLS等级水I级,应符合:
A、微生物含量<103 CFU/ml B、电阻率为10 MΩ/cm(25℃) C、硅<0.1mg/L D、微粒未定 E、有机物质活性炭过滤
53.以偏差指数作为空间质评的评分方法时,若结果达到下列何值判为良好: A、0.5 B、0.8 C、1.2 D、1.7 E、2.5 54.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应具备:
A、技术素质 B、心理素质 C、身体素质 D、文化素质 E、思想素质 55.阴性结果时预期值计算公式是:
A、TP/(TP+FN)×100% B、TN/(TN+FP)×100% C、TP/(TP+FP)×100% D、TN/(TN+FN)×100% E、(TP+TN)/(TP+FP+TN+FN)×100%
A2型题
56.溶血标本不会影响以下检验结果的是: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涂片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 57.不影响血液成分的生理因素是:
A、吸烟 B、进食 C、采血方法 D、运动 E、情绪激动 58.不与Ca2+作用,但能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
A、EDTA-Na2 B、EDTA-K2 C、肝素 D、枸橼酸钠 E、草酸盐 59.血涂片制备过程中不会影响血片质量的是:
A、血膜厚薄 B、静脉血标本 C、新玻片 D、染料pH E、低温 60.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大小不均 B、空泡变性 C、中毒颗粒 D、卡波环 E、核固缩 61.下列叙述不属于血沉测定质量评价指标的是:
A、抗凝剂是否符合要求 B、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C、器材是否符合要求 D、标本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E、患者是否为空腹采血 62.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红细胞是: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含氧红细胞
63.下列疾病中,血沉一般不增快的疾病是:
A、活动性结核 B、风湿热活动期 C、多发性骨髓瘤 D、胃癌 E、DIC 64.下列疾病中,中性粒细胞不增加的疾病是: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链球菌感染 D、急性溶血 E、肺吸虫病 65.以下不符合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变化的叙述是:
A、出生的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有两次交叉 B、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安静时较高,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D、剧烈活动后显著增多 E、妊娠期常轻度增加
66.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 A、较多的点彩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显著的缗钱状形成 E、红细胞寿命缩短
67.不属于周围血红细胞异常结构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