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 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的发展及其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2、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体现的是社会关系。3、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分析现阶段我国的买方市场。
教学重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产生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体现的是社会关系。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3、毛蓉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
4、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5、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各期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节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第三节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一、商品交换的矛盾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规律
四、货币形式及其发展
第四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二)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基 础 训 练
一、名词解释
使用价值 价值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值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等价形式有何特点?
3、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
4、简述价值规律的含义、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三、社会调查
调查曲靖目前市场水果供求和竞争的情况。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
第二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教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2)理解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与形式。
(3)学会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劳动二重性与夹杂的增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教学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毛蓉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以来各期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流通总公式
二、资本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过程中增殖
三、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二、总体生产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率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