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工业大学系统解剖重点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表面和下颌后窝。
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 下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
位于口底粘膜深面。
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2.食管狭窄
第一狭窄,距离中切牙15厘米; 第二狭窄,距离中切牙25厘米; 第三狭窄,距离中切牙40厘米。
3.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以及易发溃疡的部位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包括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易发区域为胃窦小弯侧。
4.大肠与其特征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5.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上缘和膈窟窿一致。起始自次右腋正中线平对第七肋骨;到达右锁骨中线,平对第五肋骨;越过胸骨体和剑突的结合;到达左锁骨中线到达第五肋间。
肝的下缘和前缘一致。起始自肋弓最低处;沿右肋弓下缘上行,到第八、九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经过剑突下3~5cm左上;到第七、八节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
6.胰腺的位置和分布、胰液的排出途径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平第一、第二腰椎。
胰管沿途汇聚各小叶的导管,最后与肝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7.胆汁的排出途径
在未进食时,胆汁由肝脏分泌,通过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此时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进食后,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大乳头。
8.消化与吸收,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在消化管内经过分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的化学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葡萄糖等,才能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供给人体各部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而营养物质透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液可以稀释食物,有利于吸收;改变消化腔的pH;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通过分泌黏液、抗体、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
9.简述消化道的结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泌尿生殖系统
1.膀胱三角
在膀胱的内底面,两侧输尿管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所以无论膀胱是处于充盈或者空虚状态,该三角都保持平滑。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部位。
2.肾区
肾区即脊肋角,位于竖脊肌和第十二肋的夹角区域。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缘,患有某些疾病时,此处可有叩击痛。
3.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功能
由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其功能为排除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以及无机盐。
4.肾脏的位置以及其内部结构
左肾:胸椎11下缘~腰椎2下缘; 右肾:胸椎12上缘~腰椎3上缘。
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构成。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色淡红,内含有许多小管道。肾髓质是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皮质延伸至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生成的尿液由此孔流入肾小盏内,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膜管状结构,即肾大盏,他们彼此汇合成前后扁平的漏斗样囊状结构为肾盂。
5.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以及其临床意义
肾盂和输尿管的移行处; 输尿管与髂血管的交叉处; 输尿管的膀胱壁内段;
三个狭窄部位都为结石、血块和坏死组织易停留部位。
6.男性的内生殖器以及睾丸的功能
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
7.女性的内生殖器以及卵巢的功能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8.输卵管的分布以及受精部位
输卵管包括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和输卵管子宫部。受精部位为输卵管壶腹。
9.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述一下受孕的过程
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即为受孕。卵巢要排除正常的卵子。输卵管拾起卵子,输送到受精部位即输卵管壶腹部等待受精。活动的镜子通过子宫到达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完成受精。
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的组成
垂体、松果体、肾上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等。
2.激素及其特点
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组织分泌的物质即为激素。激素有明显的特异性,只针对特定的器官或者细胞。
脉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2.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出发,通过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物质交换,再经过上下腔静脉、心冠状窦到达右心房。此循环的特点是路程长、范围管。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代谢产物以及二氧化碳运会心脏。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过肺动脉干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再经过肺静脉返回左心室。特点是路程短,经过的器官只有肺,主要使静脉血变成含氧的动脉血。
3.心脏的位置以及其内腔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前方平对第2~6对肋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其约2/3位于正中矢状面的左侧,约1/3位于右侧。内腔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4.简述心脏四腔的内部结构、其出入口以及血流方向
右心房:占据心的右上方,壁较薄,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固有心房,后部称腔静脉窦。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室腔分为窦部和漏斗部,二部以室上嵴为界。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 左心房:左心房向左前方的锥形凸起称为左心耳。壁内面有发达的梳状肌。左心房后部两侧各有两个肺静脉口,前下部有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左心室:室腔分为窦部和主动脉前庭,二者以二尖瓣的前尖瓣为界。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5.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组成以及冲动的传递过程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窦房结发出冲动,传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同时向下传递至房室结。房室肌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递至心室,而且冲动在结内作短暂的延搁。房室束及其分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的心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