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4:05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3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1个典型事例。

2、在你我身边有许多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 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

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

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 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

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

③赞美敬业的人。

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

“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拓展反思

1.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2.仿写一两段文字,将文中的道理或事例换成我们自己的道理或事例。 仿写示例:1(第八段后面部分)

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因为凡学业要优异,离不开刻苦,在别人闲聊喝咖啡的时间里用功苦读,将感受无比的充实与快乐。第三,学业性质,常常是要和同学相竞争的,如像踢球一般因踢赢而得到快乐。第四,专心于学业,把许多小差、杂念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2.(第八段前部分文字)

“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不学习的人就会想着要去玩。“玩”苦不苦?你肯定说不苦。但请问:你一味的玩耍你的父母就不会责骂你吗?你为了要逃脱责骂又要贪玩,于是你便会装模作样的边学习边玩耍,而一边还要担心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知道你在玩!结果两边都没有做好,最终成绩不好还免不了挨骂,身心疲惫,难道你说这不苦吗?

四、课外链接 少年中国说选段 梁启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作业布置:仿写第八段.

搜索更多关于: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