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
小中高学习资料 推荐下载
A. 原料充足 B. 科技发达 C. 水源充足 D. 气候优越 22.从19世纪中叶到2010年,不断推动芝加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 B. 良好的工业基础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便捷的交通运输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据此材料完成23~24题。
23.材料中提到的区域,在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为( )
A.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 B. 传统经济阶段 C. 工业化阶段 D. 区域综合发展阶段
24.关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水网密布,在农业社会早期,有利于水运往来 B. 该地区水热丰富,土壤疏松,自古以来是农业发达地区 C. 该地区到了农业社会后期,成为我国著名的“粮仓” D.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现代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5.当某区域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时,正确的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 B. 工业发达,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三产业 C. 劳动力大多从事第一、三产业,工业高度自动化 D. 区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不断减少
Ⅱ卷 主观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二、综合题(计45分)
26.读美国部分地区略图和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5分)
(1)甲农业带主要种植的谷物为 ,城市乙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除了市场广阔之外,主要得益于 开采和 改善。(15分)
5
小中高学习资料 推荐下载
(2)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美国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10分)
27.上海的未来,将围绕“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发展愿景,进行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土地利用的效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根据资料,描述2015年上海市产业结构的特征。(10分)
(2)运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原理,阐述上海市今后三大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10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参考答案
1-25 CBDAB BCBDA DDBCC CBDBC ADACA
1.【答案】C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与连续性,区域内部水分条件,与农业活动类型相一致,C对。可以看到区域有一定边界,不能判断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A错。不能反映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B错。图示区域之间的边界中自然边界,是模糊的D错。
2.【答案】B 半干早区多为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为耕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优势与特色在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B对。不能体现区域的形态与结构、生产水平、发展过程等特征,A、C、错。
6
小中高学习资料 推荐下载
4.【答案】A 读图可知,基塘农业养鱼和种植业并重,为混合农业,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5.【答案】B基塘农业用地变成建设用地,下垫面的比热容减小,气温变化加快,变率增大,故B选项正确;比热容减小,白天气温比往常高,A项错误;气温变化加剧,风速变大,C项错误;基塘农业用地变成建设用地,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D项错误。
6.【答案】B该区域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但区域河网密布,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区域红壤广布,红壤土质黏重、贫瘠,这都影响农业生产。故选B。
7.【答案】C区域工业化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密集的河网一方面可以提供产业用水,水渠相连,形成水网,还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故选C。
8.【答案】B读图可知,从1900-1930年,底特律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所以出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故选B。
9.【答案】D从城市化角度看,1950年以后,底特律城市人口数量减少,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选D。
10.【答案】A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表中①区域符合。故选A。 11.【答案】D读表可知,表中④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经济技术欠发达,承接转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D。
12.【答案】D 随着区域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会持续上升,工业劳动力比例在区域工业化阶段上升,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劳动力比例下降,故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劳动力比例。选D。
13.【答案】B 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劳动力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人口由农村迁入城市,选B项。
15.【答案】C 直接根据选项内容,将资源开采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能够节约
7
小中高学习资料 推荐下载
资源,实施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也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做法;而停止资源的开采显然不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6.【答案】C甲国第三产业占比重小,应是发展中国家,美国、英国是发达国家,A、D错。该国化石能源占比重约51.30﹪,中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60﹪以上,B错。最可能是巴西,C对。
17.【答案】B甲国是巴西,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工业占比重很大,B对。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占比重大,A错。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C、D错。
18.【答案】D 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
19.【答案】B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即图中②阶段,所以选B。
20.【答案】C据图可知,芝加哥地处美国五大湖区域,本土东北部,没有濒临大西洋,AB错误,C正确;据材料可知,现在芝加哥不是主要发展重工业,D错误。故选C。
21.【答案】A 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离玉米带较近,因此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原料充足。故选A。
22.【答案】D 据材料和图可知,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便利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推动芝加哥的发展。19世纪中叶发展的加工工业,到后来发展钢铁,再到全美第三大城市的制造、印刷、出版、会展等产业,都离不开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故选D。
23.【答案】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该区域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经济不发达,处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初期,选A。
24.【答案】C 该地区水热丰富、河网密布,但在农业社会早期,由于生产落后,交换不发达,水运不便利,AB错;到了农业社会后期,这里成为我国著名的“粮仓”;这里缺乏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因此这里缺乏重化工业的物质基础。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