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料汇编

教育资料汇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18:46:30

会就进步了。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个坚韧、努力向前的行动者。

三、专业成长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与存在方式

教师要有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校要有与其他社会领域不同的存在方式。当某一种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教师共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学校就进步了。

成为一个对世道有补的人。所谓对世道有补,就是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更多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孩子相信美好是主流,能够抵御不好,并能积极地去改变不好的东西。

成为一个温和而有趣味的人。教育是母性的。所以,真正的好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柔软的。教育的很多悲剧,就是因为没有一颗仁慈的心。

同时,我也强调有趣味。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爱美的人,然后要成为一个好玩的人和丰富的人。丰富是指他的广博,好玩是指他的童心,爱美是指他的审美力。

成为一个和自己的时代保持张力的建设者。什么叫保持张力?就是有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和保持自己判断力的态度。也就是不轻易盲从,不轻易认同,不轻易妥协。我有我的价值观,我有我的判断力。

一条令人欣喜的讯息

——坚持全面的质量观

郑润洲

前几日参加教育局和研修中心组织的期末结束工作会议,得到了一条令人欣喜的讯息:要强化和坚持全面的质量观。

听起来这条讯息并不新鲜。坚持全面的质量观的提法早已有之。远的不说,就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市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就被摆上了议事日程。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而稍后进行的“二期课改”,则更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课程改革,早就打上了全面的质量观的烙印。

那么,这条并不新鲜的讯息何来“令人欣喜”呢?

新课程教材改革实施多年以来,从领导、专家一直到一线教师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学习动员、宣传讨论、实践研讨、总结反思,所化的功夫不可谓不大,得到的经验不可谓不多,但我们扪心自问,课改的成效究竟如何?窃以为成效有,但不是很大,至少没有达到课改的预期效果。比如,说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所谓的“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仍是当下的一个不争的实事!看看每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谁没有把所谓主学科的分数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至于不少学校举行的不同层面的相关条线的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以及林林种种的展示活动等,我们的领导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但这些活动的含金量乃至其推广价值可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被大打折扣。如此一来二去,几年时间一晃而过,而全面的质量观究竟贯彻到何种和程度,大家的心里恐怕都会有一本帐。这次期末结束工作会议上领导重提“全面的质量观”,看来并不是老调重弹,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备而来、老调新弹。鉴于目前不少学校盛行的“毕业班政策”、“语数英政策”、“补课政策”、“题海政策”和“增加课时政策”等现状,领导在会上果断提出了要建立以学校

为主导,以上级行政部门和研修中心为指导的评价体系,构建学校自主发展的区域质量监控机制。同时在管理上要善于创新,倡导质量管理的自主性和长效性,做到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学校自评与外部评价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老百姓对办学质量的满意程度,又要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要采取“拉长年段”的策略,关注每一个年级、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学生,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要立足常态,做到“堂堂清”,重视单元过关,追求整体发展。在质量监控方面,以往的做法是,第一学期抽查三四年级语数英,第二学期抽查毕业班语数英。本学期开始把第一学期语数英抽查放在平时,而且抽查的规模和数量也大为减缩,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同时要求各校不仅要做好期末语数英学科的考试或考查,还要组织好其他各门课程的期末命题和考查工作。另外对于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拟先从教师的考查(如备课、上课等)做起,然后逐渐过渡到对学生的考核。不消说,这些举措的推出,需要领导的智慧和魄力,更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但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我区的课程改革正在朝着引导教师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毋庸置疑,课改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我们是有许多的无奈;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过太多的数落,并缺乏应对的良策。但毕竟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改变。从高考科目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以及不少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一直到中小学开设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等,尽管有些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努力去做,我们还是应该对未来充满期待的。

真诚地希望这次会议领导开出的“药方”能够对我们的课改“肌体”有疗效,而不是“昙花一现”。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肺腑之言。

这里的教育和谐生长

——杭州市下城区利用生态理论促进教育发展纪实

翟博 王友

这是一片充满教育创新精神的土地。一个面积仅有31平方公里的区域,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先后输出了幼托一体化、打造初中教育高地、再生性教育生态发展模式、梯级名师培养等创新实践,教育创新让这里充满活力。

这是一片理论创新的湿地。长期坚持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在教育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区域教育发展方略。今年5月,成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杭州市下城区,用什么办法让这里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集团化办学让薄弱学校活力重现

下城区坐落在杭州市中心地域,发达的经济之下教育自然说不上落后。但是,几年前这里的教育与许多地方中心城区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不同,下城区教育既有令人骄傲的一面也有让人难言的尴尬: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密集、拥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但是,高水平难以掩盖区域内教育发展差距巨大的现实,强校弱校泾渭分明,随之而生的是让社会和家长严重不满的择校和不信任情绪。

“在此之前,薄弱的学校只能招到十几名学生,而相对优质的学校每到招生季节就难以招架。”下城区一位知名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之前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家长,为了进好的学校,真是绞尽脑汁。有的是早早地买好学区房,坐等上学;有的是临阵磨枪,花钱择校??”

这种状况被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概括为教育的“沙化”现象。当然,“沙化”远远不止这些,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缺乏个性和特色,严重的同质化阻碍了学校的正常生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一味地讲精英化、讲分数、讲应试,这些都让教育生态的“水土”加速流失。

“如果我们来到一片原始森林,可以看到一种安然的生态景象:各种树木交错林立,各种花草间隔其中,各种藤蔓缠绕其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其实,教育也应是这样,要让每个人、每所学校如同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资料汇编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会就进步了。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个坚韧、努力向前的行动者。 三、专业成长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与存在方式 教师要有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学校要有与其他社会领域不同的存在方式。当某一种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教师共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学校就进步了。 成为一个对世道有补的人。所谓对世道有补,就是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更多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孩子相信美好是主流,能够抵御不好,并能积极地去改变不好的东西。 成为一个温和而有趣味的人。教育是母性的。所以,真正的好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柔软的。教育的很多悲剧,就是因为没有一颗仁慈的心。 同时,我也强调有趣味。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爱美的人,然后要成为一个好玩的人和丰富的人。丰富是指他的广博,好玩是指他的童心,爱美是指他的审美力。 成为一个和自己的时代保持张力的建设者。什么叫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