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塑性成形技术重点内容

塑性成形技术重点内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1:51:50

第一部分绪论 一、 塑性成形工艺分类 1一次塑性加工:

轧制、挤压、拉拔等工艺,是生产型材、板材、线材、管材的加工方法。 2二次塑性加工:

以一次塑性加工获得的型材、板材、线材、管材、棒材为原材料进行再次塑性成形——冲压、锻造。

第二部分冲压工艺 一、冲压加工三要素: 1冲压设备 2模具 3原材料

二、冲压工艺分类: 1按变形性质分:

⑴分离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作用在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抗剪强度,材料便产生剪裂而分离,从而形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⑵成形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仅仅产生塑性变形,得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这些冲压工序统称成形工序。 2按变形方式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 3按工序组合形式分: ⑴复合冲压 ⑵连续冲压

⑶连续-复合冲压

三、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 1两种失稳状态:

⑴拉伸失稳——板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局部出现缩颈或断裂。 ⑵压缩失稳——板料在压应力作用下出现起皱。

2衡量冲压成形性能的标准——破裂性、贴模性、定形性。 ⑴冲压成形性能——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的适应能力。

⑵贴模性——板料在冲压过程中取得与模具形状一致性的能力。 影响贴模性的因素是起皱、塌陷。

⑶定形性——零件脱模后保持其在模内既得形状的能力。 影响定形性的主要因素是回弹。 3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γ

△γ↑,表示板平面内各向异性↑,拉深时在零件端部出现不平整的凸耳现象,必须进行修边处理。

第三部分 锻造工艺 第一章 热锻(P239)

一、锻造分类

1按变形温度:热锻、温锻、冷锻 2按作用力来源: ① 手工锻造

② 机械锻造:自由锻 模锻 胎膜锻 特种锻造

胎膜锻——在自由锻设备上采用活动模具成形锻件的方法。

二、锻前加热(P242)

1目的:↑塑性,↓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2加热方法: ⑴火焰加热

⑵电加热:①感应电加热②接触电加热③电阻炉加热 ⑶少无氧化加热:

精锻生产中,实现少无氧化加热的加热方法:

① 快速加热 ②介质保护加热 ③少无氧化火焰加热 三、锻造温度范围选择原则(P245~246)

1始锻温度T始:AE线以下150~250℃,尽可能高,但不能过高 2终锻温度T终: ① 碳钢:T终≧A1线

② 亚共析钢:T终=A3+15~50℃(800℃左右),尽可能低,但不能过低 ③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A1+50~70℃≤T终≤Acm线

参见P246图9-9

四、加热缺陷(P247)

1氧化:生成氧化铁(氧化皮) 2脱碳:表面含碳量↓,变软 3过热:强度和韧性↓

定义:当毛坯加热温度超过始锻温度或毛坯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都会

引起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即过热。

4过烧:晶界脆化(不允许出现)

定义:当毛坯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晶间低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氧化性气体

浸入晶界,破坏了晶体间的联系,即过烧。

5内部裂纹:受力不均,应力作用引起(不允许出现) 五、加热规范(P248)

1 对尺寸小、塑性好、导热性高、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可以高温装炉;否则为避免出现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纹,低温装炉。

2 对导热性很差的高碳钢,高合金钢或断面尺寸较大的钢锭:产生裂纹的可能性较大,需要低温预热,提高塑性和消除产生裂纹的危险性,方可用最大的,技术上所能达到的加热速度来加热。(采用炉冷进行冷却) 3 对导热性较好的低碳钢,低合金钢或断面尺寸较小的钢锭:可不经

加热,直接装入炉温≥始锻温度的炉内,以最大的加热速度进行加热。(采用空冷进行冷却)

问题:过共析钢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终锻温度T终?如何控制过热和过

烧?

答:⑴原因:

①如果T终≥Acm线,锻后冷却过程中,会析出二次网状渗碳体,力学性能↓;

②如果A1线≤T终≤Acm线,由于塑性变形的机械破碎作用,可使二次网状渗碳体呈弥散状。

⑵过热:使毛坯加热温度≤T始,而且毛坯在高温下停留时间不能过长。 过烧:T始在始熔线(AE线)以下150~250℃,不能过高。

第二章 自由锻工艺(P250)

一、自由锻工序分类:基本工序,辅助工序,修整工序 二、基本工序分析

1镦粗:横向力学性能指标要求较高

毛坯镦粗前后的高度比—镦粗比(锻比) KH=H。/H

2拔长:纵向力学性能指标要求较高

毛坯拔长前后的截面积之比(锻比) KL=A。/A

3镦粗和拔长同时做:横向和纵向力学性能指标均要求较高 4 ⑴锻比的影响:

锻比过大,形成纤维组织,横向力学性能(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导致各向异性;

锻比过小,锻件达不到性能要求。 ⑵设计原则:

① 最大拉应力“+”∥纤维方向; ② 最大切应力“-”⊥纤维方向; ③ 轮廓与纤维方向相符不被切断。 三、工艺规程(P260)

绘制锻件图考虑因素:加工余量、锻造公差、锻造余块

1 加工余量:锻件表面留有供机械加工用的金属层。

2锻造公差:在实际锻造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锻件的实际尺寸不可能达到锻件的公称尺寸,允许有一定限度的误差。锻造公差≈加工余量的1/4~1/3

3锻造余块:为了简化锻件外形或根据锻造工艺需要,在零件的某些地方添加一部分﹥余量的金属。

第三章 锤上模锻工艺(P269)

一、模锻锤分类:

蒸汽空气模锻锤、无砧座锤、高速锤、液压模锻锤 二、模锻件图的制定(P271) 1加工余量与公差:

① 加工余量:(1~4)㎜或(0.4~5)㎜;

② 尺寸公差:±0.3~3㎜

③ 加余块:影响起模时加余块;加余块机械加工精度易保证 2模锻斜度α

模锻斜度α——为了便于将成形后的锻件从型腔中取出,锻模侧壁必须做成一定的斜度。

内斜度比外斜度大一级 3圆角半径

圆角半径——为了便于金属在型腔内流动,避免锻件产生折伤并保持金属流线的连续性,提高锻模使用寿命,必须把锻件上所有尖锐棱角做成圆弧,圆弧的半径叫做圆角半径。 R内=(2~3)r外 4冲孔连皮

⑴定义:具有通孔的零件,在模锻时不能直接锻出通孔,仅能冲出一个盲孔,

即孔内还留有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层。

⑵作用:

①使锻件更接近于零件形状,减少金属消耗,缩短机加工工时; ② 可以减轻锻模的刚性接触,起缓冲作用,避免锻模的损坏。 三、终锻型腔的设计(P273)

冷锻件图——用于锻件的检验 热锻件图——用于锻模设计与加工

1热锻件图的绘制

⑴收缩率:一般取1.5% ⑵设计飞边槽(P275) 作用:

①容纳多余的金属,确保锻件高度尺寸 ②增加金属流入型腔的阻力,更好充型

③起缓冲作用,减轻上下模打击,提高锻模寿命 ④容易切边 ⑶设计冲孔连皮 2钳口(P276) 作用:

①放置钳子夹持毛坯

②浇型检验型腔时,钳口可作浇型的浇口 四、预锻型腔的设计

模锻工步的选择(P279)

搜索更多关于: 塑性成形技术重点内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绪论 一、 塑性成形工艺分类 1一次塑性加工: 轧制、挤压、拉拔等工艺,是生产型材、板材、线材、管材的加工方法。 2二次塑性加工: 以一次塑性加工获得的型材、板材、线材、管材、棒材为原材料进行再次塑性成形——冲压、锻造。 第二部分冲压工艺 一、冲压加工三要素: 1冲压设备 2模具 3原材料 二、冲压工艺分类: 1按变形性质分: ⑴分离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作用在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抗剪强度,材料便产生剪裂而分离,从而形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⑵成形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仅仅产生塑性变形,得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这些冲压工序统称成形工序。 2按变形方式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 3按工序组合形式分: ⑴复合冲压 ⑵连续冲压 ⑶连续-复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