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测试卷
10.【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铁路线弯曲程度高与河流走向无关,故排除选项A;铁路线弯曲占用耕地更多,所以不可能是耕地分布影响,故排除选项C;若为城镇分布影响铁路布线,铁路线路应该走直线距离更近,而且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故排除选项B;成昆铁路穿越我国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上世纪70年代初一般沿等高线布局,故选项D正确。 11.【答案】B
【解析】贵广高铁经过地形区为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故B项正确,A项错误;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故C项错误;我国高铁建设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1971年城区主要沿河流分布,2011年城区主要沿交通干道分布。 13.【答案】B
【解析】相对于其他进藏线路,青藏线地势起伏和缓,线路建设要解决高寒缺氧和冻土广布的困难。 14.【答案】C
【解析】中国高铁的建造技术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所以具备“走出去”的基础是技术,C对。政策、劳动力、市场不是决定因素,A、B、D错。 15.【答案】B
【解析】该线路主要缓解了兰新铁路的运输压力,和京广铁路关系不大;兰新高铁为客运专线,对沿线矿产资源开发意义不大;兰新高铁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对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影响不大。 16.【答案】C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是海运;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海运运量大,但速度慢。选C。 17.【答案】D
【解析】百货中转站应布局在交通便利、集散能力强、来货便利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a城市来货方便,e城市与周围联系密切,集散能力强。 18.【答案】D
【解析】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促进了京、津两城市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加强了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流。 19.【答案】B
【解析】同时促进沿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知经济因素对云桂
铁路的修建具有决定性作用。 20.【答案】A
【解析】东北航道处于高纬寒带地区,气温低,海水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只有8~10月海水温度较高、海冰融化多的时间才适合通航,A对;盐度、风向、洋流对通航时间影响较小。 21.【答案】东、南
【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可能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其中主要的交通线路可能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轴,该城市南部和东部铁路的修建可能使得城市向南部和东部扩展。
22.【答案】较低。原因是本区气候干旱缺水,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差。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闭塞,商业网点的密度较东部地区低。
23.【答案】(1)天津 河海汇合处 地势平坦 经济腹地广 交通发达 泥质海岸,泥沙淤积严重 (2)①科技水平的支撑 ①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 ①附近资源丰富 ①海水较浅庙岛群岛连续分布,便于施工
【解析】(1)首先从海陆轮廓图及其相关地理名称(大连、庙岛群岛等)可看出该区域为渤海及其附近地区图,图中A为天津,B为秦皇岛。在分析天津港的区位优势时,从筑港条件分析,地形平坦;从经济腹地分析,经济腹地广;从交通分析,有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在分析其劣势时,从泥质海岸、泥沙淤积等方面分析,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泥质海岸,泥沙淤积严重。(2)在分析修建“南桥北隧”交通线时,从人口方面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从技术方面分析,有雄厚科技力量的支撑;从资源方面分析,附近矿产资源丰富;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海水较浅庙岛群岛连续分布,便于施工。
24.【答案】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运输需求量大。
【解析】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水平、科技条件和自然因素。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稠密,科技力量强,运输需求量大,现有运输线不能满足需求。 25.【答案】(1)交通线 商品生产地 (2)公路和河流 公路
【解析】本题利用山区、平原商业网点分布作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及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交通条件是造成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分布位置存在差异的关键。解题的关键是对比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了解商业网点密度大小、分布位置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总结商业网点密度、分布与交通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