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基试题(定稿)
C.能动目的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D.社会历史性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C 2.D 3.A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A 20.D 21.A 22.C 23.C 24.A]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 2.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 )
A.抽象性 B.间接性 C. D.直接性 E.
内在规定性 形象性
D.反映论 E.先验论
- 13 -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 )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断揭示了(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 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5.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
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7.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
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 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 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
8.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 14 -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2.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 )
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E.应该在普遍联系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 )
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参考答案:1. AD 2. CE 3. CD 4. ACDE 5. CDE 6. ABDE 7. AD 8.ABCE 9.ABDE 10.ABDE 11.CDE 12.CDE 13. 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4.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特点与辩证关系。 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所需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6.真理的特点有哪些?
- 15 -
7.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8.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的行动有决定性作用。 7.“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8.“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五、论述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
5.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6.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个关于对西红柿认识经过的材料。
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人们都喜欢吃,然而当初人们却不敢吃它。原来西红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尽管它很讨人喜爱,但当地人认为它有剧毒,不用说吃,就连碰也不敢碰它,并给它起了吓人的名字叫“狼桃”。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要尝试一下。在吃之前,画家作好牺牲的准备,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见”。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但没有死,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实践有哪些基本特性?
(2)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