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5:09:36

B.HCl 、Cl2都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NaHCO3 溶液除去Cl2中的HCl,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故B错误;

C.NaOH和Cl溶液不反应,所以二者混合无现象;由于Al+3OH=Al(OH)3↓,Al(OH)3+OH=AlO2+2H2O反应发生,所以二者混合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由于Mg2++2OH-=Mg(OH)2↓反应发生,所以二者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消失,其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C正确;

D.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所以和水混合时在水的上方,有机层应该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7.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 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 N2

C. 当 1 molCN-参与反应时,转移 3 mol e-

D. 处理含 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 Cl2 的体积为 5.6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无毒气体应该是氮气和C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O+5Cl2+2CN-=N2+2CO2+8H++10Cl-。则A.CN-中氮元素是—3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B正确;C.根据方程式可知只有氯气是氧化剂,当1 molCN-参与反应时,转移5mole-,C错误;D.处理含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8.关于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3+

---

A. 图 1 表示: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NH2COONH4(s)? 2NH3(g)+CO2(g),NH3的体积分数 ψ(NH3)与时间(t)的关系

B. 图 2 表示:一定量饱和氯水中加入 CaCO3 固体,溶液中的 c(Cl-)与加入 CaCO3 物 质的量关系

C. 图3表示:NH4H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H4+)与加入NaOH质量 的关系 D. 图4表示:25℃时,Na2S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与加入水的体积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知,NH3和CO2始终按2∶1的体积比生成,即NH3的体积分数是个定值,与图1不符,A项错误; B.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加入CaCO3固体,消耗HCl生成CaCl2,促进平衡正向

移动,c(Cl)增大,与图2不符,B项错误;

C.加入NaOH固体,OH-先与NH4HSO4完全电离出的H+反应,此时溶液中c(NH4+)不变,当溶液中H+完全反应后,OH-再与NH4+反应,此时溶液中c(NH4+)减小,与图3不符,C项错误; D.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溶液中的c(H+)无限接近10-7mol·L-1,但不等于10-7mol·L-1,与图4相符,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项D。

9.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 杂质)制取七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水合硫酸亚铁(Fe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 选用铁粉

B. 固体 1 中一定含有 SiO2,控制 pH 是为了使 Al3+转化为 Al(OH)3,进入固体 2 C. 从溶液 2 得到 FeSO4·7H2O 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 1 中直接加 NaOH 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 晶分离也7H2O 可得到 FeSO4·【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把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正确;B、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从而与FeSO4分离,B不正确;C、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被氧化和分解,C正确;D、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2沉淀,但Fe(OH)2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为Fe(OH)3,这样的话,最终所得的产品不纯,混有较多的杂质Fe2(SO4)3,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

视频

10.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SO2 分别通入 Ba(OH)2 和 Ba(NO3)2 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B. 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己烯中,溴水均褪色

C. 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 NaCl 溶液和 HgCl2 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D. 分别加热盛有 NH4Cl 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SO2 + Ba(OH)2=BaSO3↓+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把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Ba和SO4生成BaSO4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反应原理不一样,故A项错误。

B项,植物油和己烯中均含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B项正确;

2+

2-

C项,鸡蛋白溶液加入NaCl 发生盐析从而有固体析出,而加入HgCl2是由于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有固体析出,原理不同,故C项错误;

D项,加热NH4Cl,试管口的固体是NH4Cl 分解产生的HCl、MH3重新化合生成的NH4Cl;加热单质碘,试管口的固体是升华的I2气体重新凝华的固体I2,一个是化学变化,一个是物理变化,原理不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因为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反应,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其与钡离子结合为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笼统地说可溶性钡盐与二氧化硫不反应是错误的。

11.已知 A、B、C、D 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且 D 为强电解质(其它相关物质可能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 A 为非金属单质,则 D 一定为硝酸或硫酸 B. 若 A 为金属单质,则 A 一定位于第三周期ⅠA 族

C. 不论 A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D 都有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浓溶液在常温下都能 使铁和铝发生钝化

D. 若 A 是共价化合物,A 的水溶液一定能显碱性。 【答案】D 【解析】 A. N2+O2气

相S+O2

SO2,2SO2+O2

2SO3,SO3+H2OH2SO4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A为硫或氮应

D

A

B.

4Na+O22Na2O,2Na2O+O22Na2O2,2Na2O2+2H2O4NaOH+O2↑,若A为金属单质,则组成A的

元素是钠,故B正确;C. A可以是单质,还可以是化合物H2S、FeS2或NH3,相应D是硫酸或硝酸,浓硫酸或浓硝酸在常温下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故C正确;D. 若A是共价化含物H2S,A的水溶液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HCl 、Cl2都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NaHCO3 溶液除去Cl2中的HCl,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故B错误; C.NaOH和Cl溶液不反应,所以二者混合无现象;由于Al+3OH=Al(OH)3↓,Al(OH)3+OH=AlO2+2H2O反应发生,所以二者混合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由于Mg2++2OH-=Mg(OH)2↓反应发生,所以二者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消失,其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C正确; D.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所以和水混合时在水的上方,有机层应该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7.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 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