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B. HClO 的结构式:H-O-Cl C. 肼(N2H4)的电子式为 :
D. CCl4 分子的球棍模型是【答案】B 【解析】
A.氢氧根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式为,故A错误;B.HClO为共价化合物,分子
中存在1个O-H键和1个Cl-O键,中心原子为O,结构式为H-O-Cl,故B正确;C. 联氨(N2H4)中
N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CCl4分子中氯原子比碳
原子大,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注意掌握离子符号、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明确羟基与氢氧根离子区别。本题的易错点为D,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中要注意原子的相对大小。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A B. 一定条件下,6.4g 铜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 C. 常温常压下,22.4LSO2 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 NA D. 6.4gCaC2 中所含的共价键数为 0.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于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小于 0.1 NA,错误;
B.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铜与过量的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即铜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因此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1NA,错误;
C. 标况下,22.4LSO2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 NA,常温常压下,22.4LSO2 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 NA,正确;
D. 6.4gCaC2 物质的量为0.1 mol,C22-中碳碳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即0.1 molC22-中所含的共价键数为 0.3NA,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1mol铜与足量氯气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铜,转移电子为2 mol;1mol铜与过量的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转移电子为1 mol;这说明,针对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不同,金属被氧化的程度就不一样,上述反应证明非金属性:Cl>S。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 分析:本题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比较问题,要求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 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 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 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 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选项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I 溶液:Na+、+、ClO-、OH- A. 0. 1 mol· L-1FeCl3 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mol· L-1HCl 溶液:Ba2+、+、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 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答案】B 【解析】 【分析】 A项,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项,在FeCl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 C项,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 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 【详解】A项,I-具有强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与ClO-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项,在 FeCl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项,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此题是离子共存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仅要注意离子能否存在于给定条件下的环境中,还要考虑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时还要考虑溶液是否无色。 6.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在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后,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NH4+ B. 将混有 HCl 的 Cl2 通入饱和 NaHCO3 溶液中除去 HCl C. 为区别 Cl、AlCl3 和 MgCl2 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 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溶液中发生NH4++OH-=NH3?H2O反应,几乎没有氨气放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不能检验NH4+的存在,故A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