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施方案
物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施方案
王 春 龙
物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施方案
王春龙
“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学习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做好课前预习,就可以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可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很好的提高听课的效率。所以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课前预习,是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环。多年来,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的如看小说、翻阅连环画似的一带而过;有的用预习英语的方法来读物理,死记硬背,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有的只是照抄预习题答案。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且收效甚微。如果只重视课前预习而忽视了课后的及时复习,那么,也很难达到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目的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复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复习能使学生系统整理、巩固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实验操作能力、设计制作能力、解释现象能力、解题计量能力)等。总之,物理复习具有巩固、深化、拓宽、综合、应用的作用。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指导和培训。 一、提纲式方法
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
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提纲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学生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奠定了基础,还为学生听课扫除了障碍。这样,学生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
同时课后教师也应列出本节课或本章内容的提纲,引导学生清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等,同时起到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思考式方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公式的物理意义、问题的关键、物理结论的依据等,直接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开动脑筋,举一反三,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些知识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本节教材的“知识堡垒”在什么地方?需要用哪些预备知识作武器才能攻克?对公式、结论的推导,哪些地方还有异议等,也可以进行批注和记载。当然,这些疑问只有在预习中不断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学生对一些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囫囵吞枣,不了了之,就达不到预习目的。这种预习方法有利于抓住要领,捕捉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能力。
在课后的复习中,教师也应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或是
让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理解式方法.
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一遍书,而是要认真理解书本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或推导、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好适当的标记。特别是对于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段落,要逐字逐句推敲,反复阅读理解。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定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这样,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更具有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
在课后复习中,不妨让学生再将课前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段落再次进行加强理解,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标记式预习法
对于重点内容要做好标记,课前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课本,而是要在预习中,将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预习自然收效很大。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对问题理解不透彻或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弄不明白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对这些不明确的阐述,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等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的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注意力更集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