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染病护理课内练习
第1章 总论
第1节 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
1.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为
A. 疫源地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病原携带者 E. 易感人群 2.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
B.病原体被减少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
C.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无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
D.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被消除、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 E.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被消除、隐性感染 3.传播途径包括
A.①空气、飞沫、尘埃;②水、食物、苍蝇;③手、用具、玩具; ④血液、血制品;⑤吸血昆虫;⑥其他
B.①空气、飞沫、尘埃;②水、食物、苍蝇;③手、用具、玩具; ④血液、血制品
C.①空气、飞沫、尘埃;②水、食物、苍蝇;③手、用具、玩具; ④血液、血制品;⑤吸血昆虫
D.①空气、飞沫、尘埃;②水、食物、苍蝇;③血液、血制品; ④吸血昆虫;⑤其他
E.①空气、飞沫、尘埃;②水、食物、苍蝇;③手、用具、玩具; ④血液、血制品;⑤吸血昆虫
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
A.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体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D.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 E.以上都不是
5.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是
A.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B.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条件 C.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水平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E.地理环境、气候
1
第2节 传染病的特征
1. 病原体由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为传染病的 哪项特征
A.特异病原体 B.传染性 C.免疫性 D.流行性 E.地方性 2.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A.最短潜伏期 B.最长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前驱期 E.传染期 3.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
A.最短潜伏期 B.最长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症状明显期 E.传染期 4.传染性是指
A.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蔓延的特性
B.病原体由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途径传给另一宿主的特性 C.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每年一定季节出现升高的现象 D.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时期
E.人体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特性 5. 某患者发热5天,体温一日波动在38~40℃之间,其热型为
A. 波状热 B. 稽留热 C. 间歇热 D. 弛张热 E. 双峰热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下列哪一项除外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遗传性 D. 有流行性 E. 有免疫性 7.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是否有病原体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 是否有发热 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8.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称为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9. 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断 B. 预测疫情 C. 确定检疫期 D. 预测疾病的预后 E. 估计病情的轻重
案例1-2
某村一家举行婚宴,100余人参加,当天晚上有40余人发烧、呕吐、腹泻。 问题:1.可能出现了什么状况? 2.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2
第3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1.可从血液或骨髓涂片中检查出寄生虫的有
A. 疟原虫 B. 阿米巴原虫 C. 绦虫 D. 蛔虫 E. 钩虫 2. 应用血清凝集反应如肥达反应主要检测伤寒杆菌的
A. 鞭毛 B. 菌体 C. 抗原 D. 抗体 E. 毒力 3. 干扰素主要用于哪些病原体感染
A. 细菌 B. 立克次体 C. 螺旋体 D. 衣原体、支原体 E. 病毒 4. 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理是 A. 杀灭破伤风杆菌 B. 抑制细菌繁殖 C. 抗惊厥、抽搐 D. 中和外毒素 E. 中和内毒素
第4节 传染病的预防 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人群 E.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2. 切断传播途径常用的措施有
A.一般卫生措施、消毒、 杀虫 B.一般卫生措施 C.一般卫生措施和消毒 D.一般卫生措施和杀虫 E.消毒和杀虫 3. 管理传染病患者应尽量做到
A.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E.以上都不是
4. 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免疫措施是
A. 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B. 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C. 口服中草药 D. 接种抗毒素 E. 注射丙种球蛋白
案例1-3:
农民刘某和赵某都是刘店乡人。刘某住老庄大队,赵某住新庄大队,两大队相距四华里,过去从无伤寒流行报告。1979年7月13日,刘、赵二人同天自外地回家。他们是5月份一起去外地经商的,起居饮食均在一处。7月15~17日刘店乡连续三天下大雨,降雨时间短而急。7月15日刘某在外做农活淋了雨。16日突感不适,次日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头晕、腹胀、乏力等症状,直拖延到25日病情加重,被送到乡卫生院住院,经诊断为伤寒。刘某入院前,村子里很多人曾到他家看望,喝水吃茶点。老庄村南有一露天饮用水池,直径4米,池围高半尺,地势低洼。距水池100米处有一公厕和一个晒粪干场地。大雨冲刷地面使该水池受到污染。7月19日以后老庄大队先后有76人发生类似病状,经临床诊断均为伤
3
寒,其中发病较早的是刘某家属病例和曾到过刘家喝水吃茶点的那些人中的病例。7月30日至8月5日期间为发病高峰。正当疫情发展之时,县卫生防疫站于8月2日来人进行现场调查,隔离和治疗病人,病家消毒,并对饮水池进行消毒,8月20日发生最后1例病人,疫情终止。
新庄大队的赵某回家后,于7月20日发生“感冒”,第三天卧床不起,因该大队卫生员得知老庄有“流感”流行,有所警惕,并及时向乡卫生院报告,同时动员赵某就医,“高烧待查”住院,赵某的妻子和儿子亦从亲戚家赶回,等到刘某确诊为伤寒以后,赵某亦被诊断为伤寒。卫生员嘱其家属将赵的衣物煮沸清 洗消毒。新庄大队水井井台高,下大雨时井水未被污染,该大队其他人未见有 伤寒病例发生。
问题:①刘、赵二人都发生伤寒,为什么在老庄大队引起伤寒流行,而新庄 大队则没有流行? ②哪些措施对疫情控制起了作用?
第2章 传染病护理的内容和要求
1. 患儿,男,10岁,因流脑住院,应采取何种隔离措施
A. 严密隔离 B. 血液/体液隔离 C. 肠道隔离 D. 呼吸道隔离 E. 接触隔离 2.对特殊感染的敷料最彻底的灭菌法是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间歇灭菌法C. 焚烧法 D. 日光暴晒 E. 干烤法 3.接触隔离患者后用消毒液浸泡双手的时间是
A. 20秒 B. 30秒 C. 4分钟 D. 2分钟 E. 50秒 4.关于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以下哪项不妥
A. 监测体温变化 B. 及时用药物降温至体温正常 C. 卧床休息 D. 出汗后及时擦洗更衣 E. 多饮水
5.某患者因急性肝炎收入传染病院,其信签、钱币用下列何种消毒方法为宜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 喷雾法 C. 熏蒸法 D. 擦拭法 E. 暴晒法
案例2-2 一人患了两种传染病,该怎么隔离? 一女患者,22岁,入院诊断为 “流行性感冒”、“乙型病毒性肝炎”。 问题:1.对该患者,你作为一名护士应怎样对其设置隔离?
2.请说出你的隔离依据?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