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测试题(一)

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测试题(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20:24:34

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测试题(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冗杂(rǒng) 弥高(mí) 迥乎不同( jiǒng) ...B.蓦然(mó) 晦暗(huǐ) 锲而不舍(qiè) ...C.蛊惑(gǔ) 冠冕(miǎn) 戛然而止(jiá) ...D.孱头(càn) 亵渎(xiè) 千乘之国( shè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多数商家在这种危难关头,都常常尔虞我诈,想方设法欺诈顾客。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

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实少些刚烈。 ....D.教授的风度极佳,言谈举止都与众不同,一派闲云野鹤的风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看不见我”?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B.去还是不去?我还拿不定主意。

C.“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边。 D.《漂亮朋友》(又称为“俊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教育,以避免食物中毒事故不再发生。

B.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C.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因为起大风,江轮停航,所以我们启程的日期延长了。

5.下列句子中,表示称谓或指代的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已经是七十花甲的老人了。 B.请老师留步,阁下改日再登门请教。 C.王华的家母依然健在。 D.张宏与刘力的成绩堪称伯仲。 二、(12分,每小题3分)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成语是习用的国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相先生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唯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 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6.对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 2 -

B.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

C.“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

D.“四字格”能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7.下列成语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画蛇添足”“黔驴技穷”出自寓言故事。 B.“图穷匕见”“精卫填海”出自神话传说。 C.“卧薪尝胆”“开天辟地”出自历史故事。 D.“叶公好龙”“钩心斗角”出自文学作品。 8.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做比较 C.下定义 D.分类别 9.文中画线句中的“它”和“这些”的准确含义是【 】

A.“它”是指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些”是指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及历史故事、神话小说、寓言。

B.“它”是指音律,“这些”是指历史故事、寓言和名家作品。 C.“它”是指平仄相对,“这些”是指神话传说、寓言和历史故事。 D.“它”是指“四字格”,“这些”是指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三、(18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欤!

10.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B.今其智,乃反不能乃。 乃;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读:读书。 .D.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先国家之急面后私仇”中的”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圣益圣,愚益愚。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于其身也,则耻帅為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

1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句读之不知 ②惑之不解 ③蜀之鄙、有二僧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3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3.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面耻学于师”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爱其子,则师而教之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则群聚而笑之 D.温故而知新 ..1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

四、(15分)

15.阅读《元日》,回答问题。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诗中“元日”指什么?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5分)

答: (2)这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都分。(每空1分,共5分) (1)周公吐哺, 。(《短歌行》)

(2)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寻寻觅觅,冷冷情清, 。(《声声慢》) (5)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20题。

心田上的百舍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 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测试题(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冗杂(rǒng) 弥高(mí) 迥乎不同( jiǒng) ...B.蓦然(mó) 晦暗(huǐ) 锲而不舍(qiè) ...C.蛊惑(gǔ) 冠冕(miǎn) 戛然而止(jiá) ...D.孱头(càn) 亵渎(xiè) 千乘之国( shèn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