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
黑龙江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7—2020年)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中观层面新增长领域挖掘与培育工作部署,为加快推进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现状
通用航空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据互联网数据,截至2015年,美国通用航空飞机总数20架,占全球总数50%;飞行总量近2360万小时,通用机场1
4万9万
个,飞行员超过50万人;通用航空产业每年直接经济贡献达280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约2190亿美元。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根据《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民航发〔2016〕132号)数据,截至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2235架,约为美国1
1%;通航作业量77
9万小时,约为美国3
3%;
通用机场300余个,约为美国2%;通用航空从业人员1约为美国2
6%;通用航空年投资规模约1584亿元。
3万人,
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2016年全省通用航空产业产值为173
5亿元。航空器制造业具有较强实力,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
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飞公司)、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东安公司)等龙头制造企业和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涵道式无人机研发制造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用机场数量70个(农业用途59个、航空护林用途10个、农林业综合用途1个,其中加格达奇、嫩江2个航空护林机场已获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约占全国1/5,初步形成了大小兴安岭地区航空护林机场群和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机场群;我省现有13家通用航空企业,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全国通航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排名靠前,全省共有通用航空器208架,约占全国10%;通航人才培养基础扎实,通航培训、运营、维修等领域发展迅速。虽然近年来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市场化应用发展不足,基础设施陈旧,适用于消费导向的应急救援、医疗救助、短途运输等服务发展速度较慢,但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凭借我省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有关政策支持,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通用航空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黑政办发〔2016〕14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规划到2020年,力争全省建成或新开工16个通用机场(含改扩建),构建与运输航空相互补充、与地面交通衔接顺畅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通用航空服务需求;全省通用航空器达到350 架以上,通用航空作业量7万飞行小时,年均增长30%以上,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装备企业,实现年产200架通用飞机能力,扩大无人机制造规模,力争全省通用航空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
2%,达到350亿元。加快建设哈尔滨国家级通
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动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管理、服务消费、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通用航空集聚发展新高地。
三、重点任务
(一)新建、改扩建一批通用机场。
1、编制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土地、空域资源、交通运输、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保护等条件,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实际,统筹考虑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功能综合利用,编制全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力争2017年年底前完成。(省发改委牵头,民航黑龙江监管局、相关市县政府配合)
2、加快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嫩江、木兰、富裕、呼兰等一批通用机场,构建与运输航空相互补充、与地面交通衔接顺畅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通用航空服务需求。(相关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牵头,省发改委、民航黑龙江监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二)培育通用航空市场。
1、促进通用航空旅游跨越发展。规划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等地区通用航空旅游小镇,开展特色通用航空服务。在五大连池、亚布力、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南瓮河湿地等有条件的重点旅游景区打造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开发观光低空飞行、水上飞机等小型航空器旅游产品及空中游览项目。(相关市县政府、省旅游发展委等有关部门牵头,民航黑龙江监管局配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