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材料之七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材料之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6:51:39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材料之七:广东省卫生厅-创造条件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妇幼保健事业

妇幼健康关系到三分之二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妇幼保健工作是满足妇女儿童保健需求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的发展阶段,伴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关键时刻,如何更好地保障妇幼人群——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边缘人群——的健康,给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化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是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社会保障。 (一)提高认识,明确妇幼保健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妇幼保健事业的公共卫生属性,在体现社会共享性、公益性,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方面具有镜面效果;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儿童健康、落实人口政策方面具有基础作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和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长足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切实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幼保健事业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落实政府在妇幼保健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我省妇幼保健事业不仅明确纳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而且纳入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统筹部署,2002年,省委、省政府组织 “十项民心工程”,其中就包含“母婴安康工程”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省将妇幼保健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妇幼保健经费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财政性妇幼保健经费达1.48亿元,比2004年增长3.6%。一些地区将婚检、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等妇幼保健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政府买单范畴,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同等的妇幼保健服务,不仅保障了妇幼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先提供,还倾力改善了妇幼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加大投入,努力建立制度化、递增式妇幼保健经费投入机制。我省财政逐年增加妇幼卫生投入总量,调整投入结构,由“定额”补助逐步向“定项”补助过渡,并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加强省级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的建设,省财政核拨的人头经费2002年由90个增加为110个,省妇幼保健院享受的定额补助高于一般专科医院,仅次于全公共卫生属性的CDC,随着业务拓展,计划投资2.3个亿,异地新建省妇幼保健院的计划正在实施过程之中。为统筹我省不同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协调发展,省级财政从2003年起,安排农村妇幼保健专项支持粤东、粤北、粤西欠发达地区14个市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2003年,在我省孕产妇死因别分析的基础上,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农村妇幼保健经费为20间偏远山区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了救护车等急救运转设备,着力解决产妇住院分娩的交通问题。2004年,省财政投入2300万元补助46家县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建设和装备,改善服务环境。2005年,针对正在改、扩建的32家妇幼保健机构,省财政又分别给予每间50-80万的支持,持续的资源注入有力地提高了基层产、儿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妇幼保健服务条件。 二、整合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的依法管理、依法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是推动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改革妇幼保健管理路径。十五期间,我厅先后制定了《广东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等5个规范性文件,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产前诊断类的14个配套技术规范,《广东省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等7个母婴保健技术质控标准。一方面转变管理理念,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化。在出台各项母婴保健有关的管理政策之时,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需求,强调制度、规范的约束,减少行政、人为因素的干预。为进一步省级母婴保健审批许可项目的公

正、公开、公平,将其纳入省卫生厅卫生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行统一受理、网上审批。另一方面,转变管理手段,从监管转向质控。通过统一技术规范、质控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单位的内部质量控制,并通过定期组织行业质量控制,简化母婴保健技术的校验制度,切实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二)建立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一方面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妇幼卫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纵向联系,建立了妇幼卫生信息监测、新生儿疾病筛查、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等高效运转模式。另一方面,以综合性医院为补充,加强专项技术的指导,建立起以省人民医院牵头的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协作组织,以南方医院地贫协会牵头的地贫防治网络。同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综合性医院的合作,体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为降低孕产妇新生儿的死亡率,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妇幼保健机构建立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监护中心,人民医院设立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双中心管理。 (三)创新妇幼保健工作机制。一方面,强化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妇幼保健作为一项面向群体的工作,通过社会各部门的联动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注妇幼健康的氛围。联合妇联举办群体性面对面宣传活动,联合公安加大非法行医和地下接生的打击力度,配合计生部门加强“两非”管理、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加强妇幼保健对口帮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组织了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19家(省、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分别对口扶持经济欠发达的韶关、河源、梅州、汕尾、清远、潮州、揭阳等21家(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结成21对帮扶对象,通过人员进修、技术指导、专科建设、巡回医疗、机构管理、设备调剂、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切实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人才培养机会和经济技术扶持。 三、采取项目管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我省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卫生条件较差,妇幼保健工作亟待加强;同时,我省又是流动人口大省,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一直是我省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厅以项目管理为策略,不断致力于保障农村和流动人口妇女儿童享有健康权益,以体现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公共卫生产品的普惠性。 (一)实施母亲安全项目。以推广住院分娩、提供人性化服务为主线,分类指导为原则,因地制宜推广住院分娩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范畴、低收费分娩包干制等措施,积极推动工程的开展。2005年农村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1.85%,全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至0.15‰,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7.44/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09‰,全省乡镇卫生院产科服务水平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急救能力明显提高。 (二)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针对近年来全省婚检率下降的状况,我省广泛组织了“尊重生命尊重爱”为主题的婚前保健知识宣传活动,营造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社会氛围。深圳、佛山、广州等有条件的地方先后尝试免费婚检,试点地区,婚检率从大幅提高,部分地区提高到到50%以上。同时,规范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逐步完善出生缺陷的二、三级预防体系。针对我省排名前三位的出生缺陷病种,我省逐步建立起以单病种综合防治为切入点的特色平台开展干预:以地贫协会青年志愿者宣传机制,与媒体报道、地贫病友联谊会、地贫协会网站等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综合防治地贫;以先心监测网为媒介提高先心病综合防治水平;以“微笑列车”(又名“晨光行动”)为契机为唇腭裂患儿创造康复机会。 (三)以实施“降消项目”为平台探索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模式。据统计,我省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比例是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比的4.9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比例是我省常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比例(0.17‰)的8倍。针对此问题,2004年,我厅联合省妇儿工委、省财政厅启动的“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在全国率先将流动人口纳入项目范围,落实属地管理,并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一是加强管理,提高城市外来工及山区贫困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对外来工我省实行“以房管人”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以社区卫生组织

为依托,把外来工孕产妇、儿童保健纳入本地妇女儿童保健范围,同等对待;另一方面,加强与计划生育部门协作,借助外来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妇幼保健服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此外,针对外来工孕产妇死亡多系地下接生造成的情况,加大对非法行医、地下接生的打击力度,加强健康宣传入工厂、入社区、入农村,深入推进卫生保健常识知、信、行的教育进程。二是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经济困难。大多数项目地区都从配套经费中安排30-40%用于贫困孕产妇救助,此外,一些项目地区还将住院分娩纳入当地农村合作医疗予以报销(50-150元/人),一些地区联合民政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予以补助,一些地区针对低收入人群实行低收费围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包干制,为流动人口孕产妇开通了住院分娩的绿色通道。三是深入调研,探索外来工孕产妇及其子女卫生保健的长效机制。深圳、珠海等项目地区相继出台了保障外来工健康权益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对孕产妇及其子女的卫生保障,例如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健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外来工子女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实施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项目市、区(镇)级共筹措项目经费2460万元,举办203期培训班,累计培训18802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228次,发放宣传资料112万册,覆盖人群230万人次,投入贫困孕产妇救助经费336万,累计救助2956人。 总之,我省妇幼保健工作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距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省将抓住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好机遇,自觉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探索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推进妇幼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书面交流材料之七:广东省卫生厅-创造条件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妇幼保健事业 妇幼健康关系到三分之二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妇幼保健工作是满足妇女儿童保健需求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的发展阶段,伴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关键时刻,如何更好地保障妇幼人群——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边缘人群——的健康,给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化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是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社会保障。 (一)提高认识,明确妇幼保健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妇幼保健事业的公共卫生属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