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代书法名言

历代书法名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2:35:11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U$ g' v% B+ d5 {3 h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r+ N- s, ?3 h q2 M2 l5 s! S\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

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1 C* x* a6 W! k& {% Z \\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 j& R% k2 n q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清.王淑《论书滕语》 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8 Y3 e) s* T! v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南宋.陈牺《负暄野录》1 q* i! {8 f$ {3 O5 @% v J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唐.张坏灌《六体书论》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清.梁谳《学书论》' W7 \\* i2 y( l7 G: I$ {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R+ P/ ?, |2 q0 V1 @- L8 @8 V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C G& ], Z/ l6 g5 T* w) E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明.沈灏〈画尘〉9 L2 o+ d) B0 ]7 X+ t' B4 C `8 L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

搜索更多关于: 历代书法名言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U$ g' v% B+ d5 {3 h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r+ N- s, ?3 h q2 M2 l5 s! S\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 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1 C* x* a6 W! k& {% Z \\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