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教学追记
第9课 诗情画意 课型 造型 表现 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第一课时:
1) 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 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二课时:
1) 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 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