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推荐文档
⑶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公共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 h。 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说明:
A、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9.8N/kg h:m。
B、从公式中得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连通器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5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以及玻璃管的粗细,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6×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4.大气压的特点
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5.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运动和力 易错知识点(诊断纠错)
运动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正确理解运动和力
6
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列举几例“运动和力”易错点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答题。 一、力的概念辨析
例1 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__发生的。
解析 力是成对出现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相撞的两辆车,任何一辆车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所以,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一辆车先撞击的。 答案 不能 同时
易错警示 本题容易错解为:能,错解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理解模糊,似懂非懂。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别,要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正确、完整、深刻的认识。 二、弹簧测力计两边受力情况分析
例2 如图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3N C.6N D.12N
解析 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的一端固定(与挂钩相连的一端),叫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自由端。测量时,用力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 答案 C
易错警示 本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被两端的两个力拉着,其示数应是两个力之和,错选D;也有的同学认为弹簧测力计两端都受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合力为零,错选A。
三、判断平衡力
7
例3 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
解析 平衡力是指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必须同时具备。A选项中,牵引力与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B选项中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选项中的两个力既不在同一直线上,又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答案 C
易错警示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往往忽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个条件,所以在判断的时候要先考虑此条件,如果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余条件就不要再分析了,肯定不是平衡力。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