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1.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内市场价格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名义保护率?进口货物国内市价?自国外进口价?100%自国外进口价
2.产品生命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费侬(raymond vemon)首次提出,是关于技术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重要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性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在产品周期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相对重要性的变化。产品的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3.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绝对数量无关。可用一国所拥有的绝对量的资本和绝对量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在实际衡量上,常使用人均资本来表示。
4.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的,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为了实现潜在优势而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是完全正当的。其判定标准主要有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坎普标准。
5. 有效保护率: 指整个关税体系对一进口竞争行业产值增值的保护,其表达式为:
Z?
6.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7. 里昂剔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考察美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时,发现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8.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9、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10、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四、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生产的不稳定。
2.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3.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4.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5.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6.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的\积极干预\。
7.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规模经济、获取竞争优势。 8.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是2-2-1 模型,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是土地。
9.从局部分析效果上看,征收进口关税以后,小国比大国更容易获得净收益。 10. 赫-俄模型仍然沿用了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2×2×1 模式。
11. 如果A 国的劳动力人数多于B 国,就可以认定A 国是劳动力要素丰裕的国家 12. 对大国而言,最优关税是零关税
13.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
W?V?100%V
14. 根据 H-O-S 定理,国际贸易将使低工资国家的工资上升,使高工资国家的工资下降。
15. 重商主义认为贸易的利益是“零和”的。
16.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1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18.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19.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20.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21.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 22.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23.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4、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25、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27、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28、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29、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的基础。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30、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五、简答题
1. 试比较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异。
从二者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的假设前提不同,再到二者的分析方法不同来说明。 2.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条件:
(1)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冲击,以使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2)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 (3)是否威胁进口国新兴工业的建立。 3.当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时,是否在此商品上它必定有绝对优势?为什么?反之,当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是否在此商品上它必定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假定一国两种产品均处于绝对劣势,依据“两劣取其轻”,必然存在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产品。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因为假定一国两种产品均处于绝对优势,依据“两优取其重”,仍存在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不一定必然具有比较优势。
4.假定在新西兰,生产1单位小麦用1000单位土地和500单位劳动力,澳大利亚生产1单位小麦用800单位土地和300单位劳动力,由于在新西兰生产一单位小麦使用更多的土地,因此新西兰小麦是土地密集型的产品。请问这种分析的正确性?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一种产品是否属于土地密集型或劳动密集性产品取决于相对要素的相对使用量而非绝对数量。因为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中土地投入量对劳动投入量的比例大于新西兰
小麦生产中土地投入量对劳动量的比例,因此,澳大利亚小麦属于土地密集性。
5、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大国(1)比较优势理论(2)大小国的需求状况对世界价格的影响程度 6、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1)贸易基础: 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2)贸易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贸易利得: 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4)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
7、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的定义: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2)主要内容:A.较大的绝对优势或较小的绝对劣势成为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贸易双方均获利。B.国际分工改善了两国福利,贸易利益来源于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C.贸易模式是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即比较优势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8、简述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是如何扩大市场和提高社会福利的?
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使市场扩大:一方面,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品种数量。从社会福利的提高来看:一方面,生产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9、简述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他们会选择那种措施?
(1)进口配额和关税的异同(2)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国际金融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2.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3.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4.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
A.货币贬值程度 B.国际收支状况
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5.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 ) A.印度尼西业 B.泰国 C.日本 D.韩国 6.用来表示一国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收支差额是()
A.商品贸易差额 B.基本收支差额 C.经常项目差额 D.官方结算差额
7.如果dx,dm分别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A.|dx+dm|<1 B.|dx+dm|≤1
C.|dx+dm|>1 D.|dx+dm|≥1
8.根据国际收入调整论的吸收方法,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应() A.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B.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吸收 C.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民吸收 D.减少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9.在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只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那么从内部平衡看,政府减少支出,会导致()
A.国民收入增加 B.通货膨胀缓解 C.失业减少 D.总需求增加 10.特别提款权实质上是一种( )
A.货币 B.基金 C.债权 D.记帐单位 11. 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 )
A.购买力平价 B.铸币平价 C.铸币数量 D.铸币本位 12. 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波动上下限的是( )。
A. 铸币平价 B. 利率平价 C. 购买力平价 D. 黄金输送点 13、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 )。
A、流动借贷 B、国际借贷 C、固定借贷 C、长期借贷
14、假设预期实际汇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则在下一年度美元对于日元将( )。
A、升值4% B、贬值4% C、升值6% D、贬值6% 15、国际货币基金的普通贷款额度是根据会员国的( )大小来决定的。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际储备 C. 缴纳的份额 D. 进出口额 16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 )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A、日元 B、德国马克 C、美元 D、欧元
17、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 )时,卖出外币,回笼本币。
A、过高 B、过低 C、不一定 D、都不是
18、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在下列情况下,本国货币必将发生贬值( )。 A、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 B、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C、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D、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19、假设意大利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法国只有2%,根据购买力平价,法国法郎相对于意大利里拉将( ) 。
A、贬值8% B、升值8% C、升值12% D、贬值12%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基本项目收支差额包括( )
A.商品贸易收支 B.服务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官方结算收支 E.金融资产变动项目收支
2.一国在实现外部平衡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有( ) A.融通资金 B.外汇管制 C.汇率浮动 D.调整国内经济结构 E.限制进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