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晨昏线的应用练习题
晨昏线的应用
根据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走向及其其他地理线、点、面的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例题】上图中已知AB为昏线,BC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晨线,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经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等于0时,要么等于12时。 【例题】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6.B 7.C 8.A
【解析】由题目中:“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可知,M就是晨昏线与经线圈相切点,过M点的经线的地方时,要么等于0时,要么等于12时。再结合其他已知条件,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7月份北极圈内的极昼现象正在缩小,晨昏线与其相切的M点的纬度不可能在低于北极圈的纬度,但也不会在距离北极较近的85°N,因此判断在75°N。 Q地的经度为0°,则P为90°E,从M点作一经线垂直于a线,M点为45°E ,北京在120°E,相差75度即相差5小时;北京正当日出,M点在晨昏线中点上,说明正当子夜0点,因此计算北京5点日出,判断为北半球正值夏季。然后逐一分析选项,只有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是正确的,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易于发生火险。其它选项分别为秋、春、冬季,不符合题意。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例题】(2008年高考上海地理卷)
(十三)“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45.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46.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47.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日__点。
【答案】 45、经度1800、南纬23.5。;12月22日 46、乙 47、 D 48 、16小时;23日;04时
【解析】由题可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有了时间信息的准确提取是作好地球运动题目的基础。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A,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0-∠A。(应用时注意:太阳直射点一定与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5.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的弧线(即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同时,也可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来解决昼夜长短问题。
【例题】你能算出以下两图中B点的昼长吗?
【答案】 A图:16小时 B图:16小时
【解析】可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来解决昼夜长短问题,两图B点昼弧与夜弧的比例均为2:1,因此,昼长为16小时.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例题】你能算出以下两图中B点的昼长吗?
【答案】 A图:16小时 B图:16小时
【解析】我们换个思路,由题可知B点处于日出时刻,地方时为4时,利用公式: 日出时间=12-昼长/2 可得B点昼长为16小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现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出现时间相反。
8.确定日出日落方向:
平时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的时间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其他时间太阳升落的方向并非正东或正西。我们可以借助晨昏线来判断太阳升落的方向。
三幅图中的晨昏线均为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处于日出时刻,根据上图可以得出: 甲图中,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
乙图中,太阳直射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北极圈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
丙图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
计算昼夜长短必须具备的知识是:
①熟悉经纬线的基本性质。在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在同一条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即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能正确识别晨线和昏线。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称为昏线;相反,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称为晨线。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 ③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直射哪一半球,该半球的昼就均长于夜,并且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增,另一半球则昼均短于夜,昼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④牢记几种特殊情况。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极圈内极昼期昼长为24小时,极夜期夜长为24小时。 计算昼夜长短的方法、技巧是:
①利用相邻的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的经线间隔,计算出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乘以1/15就是该地的昼长。
②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值计算。昼弧与夜弧的比值可由昼弧与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若求出:昼弧/放弧=a,则昼长=24/(1+1/a)。
③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椭圆形状以及大气散射作用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为A,则该地的昼长=2×|12-A|。
④利用对称纬度计算。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恰好互补。即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夜长(昼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