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长宁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基因b是隐性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B.一个是隐性时b,只有显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b,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9.如图为人体肺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结构[1]的血管类型和内部流经的血液类型分别是( )
A.动脉、动脉血 【答案】B 【解析】
B.动脉、静脉血 C.静脉、动脉血 D.静脉、静脉血
试题分析: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10.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⑥得出结论③表达交流。故选:B。 【点睛】
B.①②④⑤⑥③ D.①②④⑤③⑥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1.关于人体三种血管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管腔最大,管壁最厚 B.毛细血管管腔最小,管壁最薄 C.静脉管腔最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D.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详解】
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A错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B正确;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慢,C错误;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D错误。 【点睛】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它们的区别可以表格的形式记忆。 12.如图是李阳同学画的昆虫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受精卵,③为成虫 B.蝗虫的生殖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③
C.如果此图表示家蚕,为提高产量可延长②的生长期 D.如果此题表示害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
A.①为受精卵,③为蛹,④为成虫,错误。
B.蝗虫的发育为:①受精卵、②幼虫、④成虫三个时期,错误。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阶段。若想提高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②幼虫期,正确。
D.如果此题表示蝗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成虫期,如果是蝶蛾类,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②幼虫期,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13.如图所示为蜜蜂采蜜图,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D.取食 【答案】C 【解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帮助农作物传粉的作用。 1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B.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C.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直接放在清水中加热脱色 【答案】D 【解析】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B正确;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为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聚集多,C正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应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色,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D错误。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目的,根据题目具体分析解答。
15.下列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小肠能吸收水分、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 B.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D.胃可以对蛋白质、脂肪等进行化学性消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麦芽糖不是消化终产物,不能在小肠中被吸收,A错误;
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与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B正确;
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不是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C错误;
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但是不能初步消化脂肪,D错误。 【点睛】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1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形态结构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B错误;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就是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D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