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长宁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长宁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下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 C.⑤→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B.①→⑤→③→④→② D.①→⑤→④→③→②
如图①是组织;②是人体;③是消化系统;④是胃,属于器官;⑤是一个细胞。 【详解】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所以C正确。 2.四位小朋友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2014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五千克,冬瓜最重的二十几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是(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C.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依靠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不管萝卜、冬瓜还是藕,它们生长的原材料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D.小肠壁内有肠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 绒毛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的结构特点: A、小肠长,长约5~6m;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利于吸收,正确;
B、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利于吸收,正确;
C、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正确; D、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蕊和雌蕊是花最主要的结构 B.图中⑤⑥构成花的雄蕊 C.图中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 D.受精完成后,③中的④将发育成果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据图可知: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⑤花药,⑥花丝。 【详解】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等,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花蕊与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有关,A正确;⑤花药,⑥花丝合成雄蕊,B正确;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C正确;受精作用完成后,③子房将发育成果实,④胚珠发育成种子,D错误。
【点睛】
桃花的基本结构可结合图进行理解和记忆。
5.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能用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A.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有利于对刺激作出反应 B.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C.仙人掌具有肉质茎、刺状叶,有利于在沙漠地区吸收更多的水分 D.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有利于躲避地表的高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据此解答。 【详解】
A.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并传达刺激,A正确。 B.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重吸收作用,B错误。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错误。 D.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因为沙漠表面温度在日晒下很高,但是内部深层的温度较低,比较凉爽,适合动物生存,不能反应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6.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 )
A.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B.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C.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听觉细胞)→大脑的听觉中枢 D.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详解】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 形成途径是: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7.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答案】D 【解析】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试题分析: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
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因此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A错误;青蛙的生殖发育离B错误;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因此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鲢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因此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C错误;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因此Q可以表示有脊柱,D正确.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8. 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一对控制耳垂有无的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D.基因b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不能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详解】
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A正确。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B正确。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