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以我们通过改革,通过我们体制、机制的创新,要使我们的资金,向差距的低点流动,我们的资源要向薄弱环节去配制,比如城里这些钱往哪去,要向这个差别低点,要往农村、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加强基础设施,培训农民,政府要买单,提高农民的素质,资源也向薄弱环节配制,我们的教育、卫生资源、文化资源,城里很丰富,应该向农村去流动,市教委这两年力度很大,去年底是选了1100名城镇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今年准备再选派1000个,确实这个老老实实地说,城里的教育资源确实比农村的教育资源要优质,那你说农村的老师,他本身的口音还说不准呢,你再教农村学生说普通话,他念不好,学生也跟着他念不好,您还说不准呢,您怎么教同学呢?还有我们的医疗卫生,医生也不行,大医院的医生他接收患者多,他当然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你的病怎么回事,农村的医生接收的病人很少,再加上咱们越不相信他越没有锻炼机会,就得培训农村的医务人员,另外把城市的人员送到农村,卫生局不是提出,这两年要提副主任、提副高,要在农村有一年的工作经历,让农民得享受这种,农民得病多一半是由于无知,死亡是多一半因为没钱,其实有点常识就可以避免得病,但是谁给普及啊?有这样的人才吗?得病了,小病忍着,大病扛着,最后拖出一瘤子,看不起了,死亡就因为你没钱啊,我们要让农民少得病,不得病是不可能的,,少得病行不行?得了小病及时看,及时得到救治,这些资源应该是我们要去做的。 所以我们的体制、机制创新应该达到这个效果,这是我说的第二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建设什么,二十字很方便,我介绍的每件事情,我就想把重点、难点、关键点介绍一下。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怎么建设
最后一个问题想说一下,就是新农村建设,怎么建设。现在有两句话来教教大家,我们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我想我们应该掌握这一点,所谓做正确的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正确的事,是造福农民,破解三农问题,为我们全面实施小康,这应该是正确的事,但是正确的事到底能不能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还得要正确地去做事,不是您正确的事就能做的好,我们过去往往办的都是好事,但是群众也不满意,你也觉得挺累,那就是另外一方面,是不是正确地去做了,还有一个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事。
这里边我想有三点,是要注意的,就是怎么建设,
第一节 建设新农村时空上要把握节奏
因为我们每个区县、每个乡镇,甚至每个村,各不相同,远郊、近郊、山区、平原,结构也不一样,所以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这次包括咱们“1+3”的文件里面提出来的,提出新农村建设也是三种类型,十九种模式,供大家来选择,各区县、各乡镇结合实际你再创出二十种都可以,千万不要一个模式,这就是说,我刚才介绍农民的特点了,这就是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时空观,时间上要把握好,此时农民最需要什么,你那个村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先从这入手,你先不要说把明年、后年的事拿到今天来说,跟农民交换意见,说咱们要干什么什么,家有三件事也先选急的干,村里也是这样,特别要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见,征求他们的意见,说那十五万怎么花,说这次咱们试点村,市区两级又拨咱们五十万,这五十万怎么使,干什么,要注意把握时空观,时间上不要把明年、后年甚至过五年的事拿到今天来,说这个路不好,先把村里的路修了行不行,说我们的吃的水有毛病,先把水的问题解决了行不行,就这有限的钱。空间上是什么,我们各村不一样,不要照搬,说人家村已经全都盖
了楼了,你也别眼馋,你的村不具备这个条件,你的乡里也那样,我刚才说了,山区里,你先把农民住房温度提高了,这就是一大贡献,你把农村的厕所要解决了,就很不错。你说现在我们的旱厕,还有将近四十万户农民还是旱厕呢,咱们这种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是厕所离卧室近,传统的文化是厕所离卧室远,离猪圈近,咱们农村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当小老板挺好,请他父亲来城里边来住,宾馆里给他爸爸包间,包间里带厕所,他爸一进去烦了,把有厕所的屋给我,你住那去啊?这种观念,我们正因为那种厕所,所以长年往下渗漏,我们的水之所以污染就是因为这个,政府掏点钱、个人掏点钱,你把这个厕所给他改造成水冲式,现在咱们爱卫会提出的那种三隔式、脚踏的厕所很好,一冲,而且可以用再生水,洗菜的水、洗澡的水,你只要一踩、三百毫升水出去了,还挺节约。就能解决了,而且他的三隔式是什么呢,家庭厕所最多一年清理一次,有时候两年清理一次,还不渗漏,不污染,你看咱们现在山区搞民俗旅游的,都出现那个屋里面有厕所了,所以城里人愿意去了,他收入也增长了,现在你再让他冬天跑外面的厕所,他也不去了,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你就先把这些事做好了,就是新农村,不要好高骛远,当然说朝阳、丰台、海淀,那是城镇化,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所以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切,我们往往把那个一切变成一切了,一切从主观出发,那就错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是什么,主观是我们领导的主观,我们干部一想,就要这么办,你没想他们的村,他们家一共有三口人,还有一个残疾人,你都这么办,他承受的了吗?家里没劳力。你想说上楼,那农村的老人七十多了,要不上楼在农村的平房里能活到八十多,上楼是身体每况愈下,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年且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老了,人挪活,活不长,我有这体会,你不信,农村八十多岁的人,本来这小平房的院,吃饭早饭九点十点搬一个
小马扎在外头跟老姐们儿、老哥们儿一起下棋、聊聊,挺好,老太太又玩那个扑克,也赢不了多少钱,玩那个也挺好,中午再吃顿饭,他不寂寞。哗,一上高层,也别说高层,就五层,下不来了,好容易下来,跟谁没法交流,他们不闹病,闹什么?他生活习惯改变了,他生活六七十年了,你给他改变了,改变得了吗?说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农村建设也是如此,不是你要强迫你必须要农民怎么怎么样,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我说这个时空上把握节奏,所谓的节奏就是在时空上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注意此时此地你要干什么。
第二节 方法上要调动主体
刚才我们说新农村新在尊重意愿,难也难在调动主体,这里面首先我们要相信农民、相信群众,他是愿意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的,那么在循序的基础上尊重他的意愿,我们政府也不是说就等着说农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政府要引导,通过什么引导呢?要通过政策引导。比如说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该干什么,你要通过政策去引导,比如说政府把道路、上下水、垃圾处理、村的卫生室、文化站、小学校,这些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去投入。至于人家院子里要盖什么房,你不要过多地干预,说他那个房子高了,高了街坊就跟他干了,村民自治,你提出的标准让大家去遵守,大家讨论通过,大家都去监督了。生产,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可以给创造一个条件,至于种什么养什么,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就是政府干一些我们农民想干干不了的事,这些事是要做的。
刚才说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村村通油路,这些这一代农民比如五十多、六十多,说你让他说不是农民很难了,我们能不能让他的孩子充分享受教育,至少念到高中,最好能上大学。这是我们该干的。农民一家肯定盖不了学校,他也请不了老师,他要请得了老师他就有资本了。我们政府要干这些。把路给他修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