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
Coin(硬币)Cash(现金)Fund(资金,基金)Legal tender(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
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
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1n(n?1):n22.可见,只有当n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
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有多种概括:1.三职能说:交换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 2.四职能说:交换媒介、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价值贮藏;3.五职能说:马克思将金属货币(金)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五个。
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
1. 20世纪以前古典的说法: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马克思: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现代西方经济学:强调为公众普遍接受的、作为支付货款与服务的手段。 亚当.斯密: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凯恩斯:是最具有流动性的东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时栖所。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社会计算工具或生产和购买的“选票” 。
3.从控制货币的需求出发来定义货币。即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对不同层次的计量来定义货币。
第六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
1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确定本位币币材。 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货币的名称:世界各国货币名称的一般规律是:(国名)+(货币单位名) 中国货币的特殊叫法:“法”币;“人民” 币。 货币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如元、 角、分等。 价格标准是国家法定的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1)金属铸币时期:“重如其文”;文重分离——中国元含“七钱二”两白银; 英镑(重1镑的金=金币46.725镑——1816 年) (2)没有金流通的纸币时期 US$1=0.888671g黄金 ——1934年
(3)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等。
三、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的规定
法偿货币(legal money):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
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 四、 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 五、 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六、 涉外货币管理; 七、 其他,如反洗钱的规定等。 (一)银本位制
1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历史上中国、墨西哥、日本等国都长期实行银本位制。2我国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币制则例”,开始实行银本位制,实际上是银圆与银两并用。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圆”,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流通银圆,银元的含银量为23.493448克。 1935年11月又实行“法币改革”,废止了银本位制。其他国家则早在19世纪末期就放弃了银本位制。法币 1元与14.5便立或0.297 5美元等值,到1948年法币贬值已严重到无法流通的程度。该年8月19日宣布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1:3000000的比例收兑法币。金圆券发行1年,又成废纸。1949年7月4日,国民党政府又在广州发行所谓可无限制兑现的“银元券”,银元券1元折合金圆券5亿元。但这种币券比金圆券更短命。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是银本位向金本位过渡时期的一种暂时性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
指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2、双本位制 指法律规定金、银币比价,金、银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
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的双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三)金本位制
1.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
2.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
2
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因此,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3.金本位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都金汇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禁止黄金输出入,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4.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例如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5.在金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平价(金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此外,外汇供求也决定着汇率的变动。金本位下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例如:设英镑对美元的铸币平价为4.8665,价值1英镑的黄金在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运输成本为0.03美元。于是,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就会在两个输金点,即黄金输出点4.8965(4.8665+0.03)和黄金输入点4.8365(4.8665-0.03)之间波动。
(四)纸币本位制
纸币制度又称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它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纸币的发行是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 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五)人民币制度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最小面额只有1元,最大面额则50000元 。人民币从未规定过含金量,人民币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不依从于任何外国的货币制度。除人民币外,金、银、外币禁止流通。
1955年2月20日,国家对货币制度实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的人民币,收回旧币,新旧币的折合比率为1比1万。每种券别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 (六)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1.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继续维持原有的货币金融体制,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 。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但对国家货币的统一管理提出了挑战。 2.跨国货币制度
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3.欧元
1999年元月 1 日,欧元(EURO)成为欧共体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2002年初,欧元纸币和硬币进
$/£ 4.8965 4.8665 4.8365 0 T 3
入流通,半年后,成员国流通的各自通货逐步回收。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 可以预见: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趋势。 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制度) 一、国际货币体系内容
1. 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2. 范围:有涉及所有主要国家的;有涉及某一地区的;有仅涉及双边或有限多边的;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二、国际货币体系举要 1.国际金本位
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两大支柱:⑴美元与黄金挂钩;⑵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后的浮动汇率制。
也称“牙买加体系”,指各国货币可以自由浮动的一种汇率体系。 4. 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
⑴本国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该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⑵本国的货币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并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
实施货币局制度,意味着失去了独立货币政策的主动权。若一国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些商品或某一国家,则货币局制度是较适合的选择。 5.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香港,纸币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根据香港的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以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发行等值的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则可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的港币。 反过来,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 由此不难看出,以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基础和依据,并使二者保持固定的汇率,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点。 须注意的是港币在市场交易中则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 6.美元化(dollarization)
是指一个国家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进行流通的情况。 典型的情况是厄瓜多尔,是为了消除本国货币贬值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复习思考:
一、基本概念:货币流通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铸币 银行券 信用货币 本位货币 辅币 货币单位 价格标准 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 复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 法定平价 铸币税 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局制度 二、简答:
1.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2.简述货币的职能。
3.谈谈你对电子货币发展的展望。 4.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5.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6.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7. 什么是货币局制度?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