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史四简略复习指南2

文学史四简略复习指南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13:25:04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 1、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代表性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2、历史演义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金圣叹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义绝、奸绝“三绝”之称。

三、简答

1、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过去不少人因认定它是封建正统思想而予以否定。但是“拥刘反曹”这个思想倾向明显地体现了人民的理想、感情;愿望和要求,是富于人民性的。正统思想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思想意识,而《三国演义》宣传正统思想和封建统治者宣扬正统思想,其目的是不同的,和起义农民利用正统思想也有所差别。作者提出刘备是“汉景帝中山靖王之后,应继汉统”,这反映了作者还不能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但是,如果细加推敲,就可发现作者不过是利用其“合法性”来推崇刘备而已。桓、灵二帝和汉献帝,而这些“龙子龙孙”在作者笔下都被否定:桓、灵二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造成朝政日非,天下大乱;而汉献帝只不过是软弱无能之辈。至于汉室宗亲刘表、刘璋,作者通过曹操之口,说前者“虚名元实”,后者是“守户之犬”,因而刘备和汉室是远亲,是织草履出身的,为何作者唯独推崇他?作者通过周仓之口,说出了他的真正意图:“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这种“唯有德者居之”的主张,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因此,不能笼统地把与正统思想有联系的都说成反动的。对于打着“正统”旗号的,要看其从事的活动是什么,是反映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还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并为其罪恶目的服务,才能得出结论:是进步抑或是反动。肯定“拥刘”派是因其爱国爱民。 作者在美化刘备的同时,对追随刘备的孔明、关羽、张飞等忠臣义士都予以尽情的歌颂,对此,人们的认识也是有分歧的。而这是作者根据“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所描述的重要部分,因此,给予这些忠义之土什么样的评价,对判断这个思想的是非是十分重要的。

2、《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 1 -

○1隋代已有相关的文艺节目;

2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门艺人; ○

3元朝至治年间的《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已经具有《三国志演义》的轮廓; ○

4金元时期大量三国戏具有十分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

5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

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四、论述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首先,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廓和重大事件的描写大体上是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的;其次,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如移花接木、踵事增华、无中生有等,对史料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与调整,全书不乏铺张渲染与大胆虚构之处。

二、绘声绘色的战争描写。善于写不同战役的不同特点,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展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前的力量对比、形式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以揭示决定胜负的因素。善于在战争描写中突出人的智慧韬略和内在威力,通过战争展示各种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三、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它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有:1.人物一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2.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4.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达到以意传神的地步。

四、宏伟壮阔的叙事结构。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矛盾为主要内容,又着重抓住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其中重点突出蜀汉集团,特别是把诸葛亮的活动作为描写的中心,精心撰构无数故事,使全书成为一个波澜壮阔而又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五、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三国志演义》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大大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规范了长篇小说语言通俗化的方向。它的叙述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作者还开始注意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第二章 《水浒传》

英雄传奇: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

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这类作品大多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

- 2 -

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人。在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继《水浒传》之后,还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宋江三十六人赞》。

2、《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主要有71回、100回和120回本。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万历乙丑天都外臣(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金圣叹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版本。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从《水浒传》开始,能够娴熟的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特别○

是在对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表现方面更为突出,我们能够从对话中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式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同而不同的英雄形象;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有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作品将性○

格相近的额一类人物写的各个不同;注重多层次的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现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当然,从整体来看,《水浒传》的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还是表现为半截子的,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在大聚义之后,大多数人物失去了个性色彩。

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作者在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将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

与此同时,作者又将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让他们在市井细民中周旋;在浓墨重彩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琢,逼近生活;这样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4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

- 3 -

1、台阁体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

2、茶陵派

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立朝数十年。他奖掖后进,推举才士,门生满朝。茶陵诗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李东阳论诗观点接近严羽,他强调宗法杜甫,比较重视音节、格调和用字法度。虽然生活思想较为贫乏,所作也多为应酬题赠之类,但比台阁体诗要深厚雄浑得多。

3、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二、填空

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青丘子歌》。明代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的作者为 刘基 。

3、人称“袁白燕”的诗人是袁凯。“台阁体”的代表人物“三杨”指杨溥、杨士奇、杨荣。

第四章 明代中期诗文

- 4 -

搜索更多关于: 文学史四简略复习指南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 1、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代表性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2、历史演义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