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原理》侯莉颖(一般都是她出题 边看边拿书背)复习提纲
*1)下级决策的自主性,发挥下级积极性、主动性 *2)有助于培养管理人
*3)有助于减轻领导工作负担 (2)分权的缺点
*1)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分散主义,缺乏统一领导,导致组织瓦解; *2)不利于决策专业化。 3、集权和分权的相对性
*绝对的集权,指权力绝对集中,意味无授权。 *绝对的分权,指权力绝对分散,意味无集权。 *集权与分权各有利弊,关键是把握二者的度。 分权的适度性
*指分权的多少和平衡。
*一般将重要事项掌握在高层主管手中。 四、授权
*指上级管理人员把某种职责及相应的权力交给指定的下属的过程。 1、授权的过程 *(1)任务指派 *(2)授权 *(3)确定责任 2、授权的原则
*(1)按预期成果授权 *(2)功能分明
*(3)层次原则,即不可越级授权 *(4)指挥统一 *(5)责任的绝对性 *(6)权责相应
3、有效的授权控制方法
*精明的主管人员只有在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方法,在下属拥有自主权而仍能控制自如的前提下,他才会对下属授予必要而充分的权力。 具体方法
*(1)培养准备授权的下属 *(2)采取渐进的方式 *(3)及时纠偏与表扬 *(4)收回权力 *(5)保留权力
第四节 组织的基本过程 *一、设立任务结构 二、设立权力结构 三、领导与指挥 四、沟通与协调 一、设立任务结构
*即把目标总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任务,然后根据具体任务设立职能单位或部门的管理活动。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分解目标任务 *2、设立职能部门 二、设立权力结构
*即在任务结构设立的基础上,为各职能部门和部门的成员授权的过程。 *主要的工作内容:
*设立等级结构,反映上下级系统成员的关系,是通过授权进行的; *设立水平结构,反映横向系统的部门关系。 三、领导与指挥 *1、领导
*领导,是影响个人或群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向目标迈进的行为或力量。 *领导过程:
*1)确定组织方向 *2)联合群众 *3)激励和鼓舞 2、指挥
*即管理者依靠权威,有效地传达命令和指示,使全体成员能够按照集中统一的意见完成其本职工作的管理过程。 威信
*由领导者能力、知识、品德、作风,以及资历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权力。 *威信的内容: *(1)统御权 *(2)专长权 *(3)归属权 有效指挥的原则
*(1)指挥的坚定性 *(2)指挥的连续性 *(3)统一指挥
*(4)适度原则(被指挥的人不能多) *(5)灵活性 四、沟通与协调
*沟通,即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
*是消除管理诸要素之间,以及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能力,达到同步发展的管理过程。 1、沟通形式:文件、会议、电话、面谈 2、沟通分类
*(1)内向沟通:自我沟通;
*(2)人际沟通: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沟通; *(3)组织沟通:组织内外信息交流、联系和传递。 3、沟通的目的 *要了解别人 *要让人了解 *要让人接受
*要得到预期的反应
*感情要更好
4、沟通的改善:(1)了解对方(2)深入浅出(3)强调意义(4)请教他人(5)开诚布公
5、协调的类型:(1)指示型(2)自愿型(3)促进型 6、疏导性措施
*协调常常是对具体关系采取灵活的疏导性措施,使各种因素和协调一致,配合得当。 *具体的措施包括:指导、建议、劝说、树立、典型、激励
第八章 控 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概念 *1、什么是控制
*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若有偏差就要分析原因,发出指示,并做出改进,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控制的含义
*(1)控制的目的性
*(2)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 *(3)控制是一个过程
二、控制的前提:1、计划2、组织 三、控制的类型
*(一)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类 *1、预防性控制 *2、更正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
*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是为了防止资金、时间或其它资源的损耗,避免产生错误又尽量减少今后的更正活动。 2、更正性控制
*当出现偏差时,使行为或实施进程返回到预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二)按控制点的位置分类:1、事先控制2、过程控制3、事后控制 (三)按控制源分类:1、正式组织控制2、群体控制3、自我控制 (四)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分类:1、反馈控制2、前馈控制3、跟踪控制 (五)按控制手段分类:1、直接控制2、间接控制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一、限定子系统的范围
*明确为谁制定的控制措施,目的是什么。 二、识别测量特性
*即识别所需的信息种类。把那些能够测量的特性挑选出来。 三、确定标准
*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依据和准绳。 *标准来自于组织目标,但不等于组织目标。 四、把握实绩
*即收集实际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部门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不同的,要针对目的收集数据。 五、衡量绩效
*所谓衡量绩效就是找出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工作的优劣。 六、诊断与调节
*诊断包括估价偏差的类型和数量并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
*诊断之后,就应采取措施来更正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控制的内容
*控制的内容也就是控制的对象。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将控制的内容归纳为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和组织的总体绩效等五个方面的控制。
第四节 如何有效实施控制
*无效的控制会引起计划无效和组织无效。
*为了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认真研究以下问题会有帮助。 一、控制的目的性
*良好的控制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反映出业务的性质和需要,不能为控制而控制,搞形式主义。
二、控制的及时性
*好的控制必须及时发现偏差,迅速报告上级,使上级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更正。时滞现象是反馈控制难以克服的困难。 三、把握控制的经济性
*控制活动是需要费用的,是否进行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都要考虑到费用问题。
*要把控制所需要的费用同控制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经济方面的比较,只有当有利可图时才实施控制。
四、坚持控制的客观性
*控制应该客观,这是对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最易引起主观因素介入的是绩效的衡量阶段,尤其是对人的绩效进行衡量更是如此。 两种心理作用: *1)晕轮效应 *2)优先效应
五、其他的注意问题 *1.控制应该具有弹性 *2.控制必须配合组织形态 *3.控制应注意预测未来 *4.控制必须针对重点 5.控制要尽可能简单明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