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数蛤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 ,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荷儿梅子梭水上漂)(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发声方法
(3)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结: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歌曲欣赏:《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2、聆听音乐《士兵进行曲》,能按节拍敏捷的做出种种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让学生能反应灵敏、动作协调,达到用动作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 鱼。
2、模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2/4 ×× ××│×× ××│ × ×× │ × — ‖ 3、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拔河》。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4、老师给予鼓励。 三、新授
1、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是儿童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头…… 2、引导学生说出小时侯玩过的动物玩具。(同学们回答) 3、初听音乐,让学生安静的欣赏。
4、复听音乐,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貌似凶猛的,一个温柔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爱的。
四、音乐活动
1、聆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2、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示,并做动作。播放歌曲,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教师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 3、师生合作。(反复练习)4、学生分组比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 五、在音乐声中,学生列队行进,模仿玩具兵的形象走出教室。(下课)
《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师,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 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谱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1) 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俩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有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
(2) 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
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知道顿音的唱法。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 处换气。
(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3)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
(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 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