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合集】广东省汕尾市2019-2020学年高考化学五月模拟试卷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盐加碘是往食盐中加入微量KIO3。工业中往KOH和KI混合溶液中通入Cl2制取KIO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氧化性:Cl2> KIO3 B.反应产物中含有KCl
C.制取KIO3的反应中消耗KOH 和KI 的物质的量比是6:1
D.取少量反应后混合液,加足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若无黄色沉淀,则反应已完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中,Cl2为氧化剂,KIO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该条件下氧化性:Cl2>KIO3,故A正确;
B.还原产物为KCl,所以反应产物中含有KCl,故B正确;
C.方程式为6KOH+3Cl2+KI=KIO3+6KCl+3H2O,制取KIO3的反应中消耗KOH和KI的物质的量比是6:1,故C正确;
D.如果反应中碘化钾过量,则加入稀硝酸后碘离子也能被氧化为碘酸钾,不会出现黄色沉淀,所以不能据此说明反应不完全,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硝酸的氧化性更强,直接加入硝酸也能氧化碘离子。
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B.B
C.C
D.D
结论 反应中有NH3产生 反应中有H2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A.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氨气,故A正确;
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以证明氢气的存在,故B正确; 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
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3.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离子是 A.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稳定人体血液的pH的离子,必须既能和氢离子反应,也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详解】
A.Na+为强碱阳离子,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pH值的作用,故A不正确;
B.HCO3-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趋势:HCO3-离子电离使得溶液呈酸性,HCO3-水解呈现碱性,即电离呈酸性,降低pH值,水解呈碱性,pH值升高,故B正确;
C.Fe2+为弱碱阳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只能降低pH值,故C不正确; D.Cl-为强酸阴离子,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pH值的作用,故D不正确; 正确答案:B。 【点睛】
明确稳定pH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盐类水解的规律及酸式酸根离子的性质来解答。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B.HCO3-
C.Fe2+
D.Cl-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干燥NH3 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不能用排水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A项错误;
B. 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
C.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对此图应该从长导管(a)进,短导管(b)出,C项错误; D. 测量氢气体积,瓶内装满水,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氢气应从短导管进,长导管接量筒,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观察图示可知,此装置被称为“万能装置”,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净化、检验气体、监控气体流速、测量气体体积等,根据用途不同,选择不同的进气导管或选择加入合适的实验试剂进行试验。
5.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Na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Mg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Al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然后判断过量,如果金属钠过量,Na还会与水反应; 【详解】
2Na+2HCl=2NaCl+H2↑ 2 2
0.3 0.3>100×10-3L×1mol·L-1 ,2Na+2H2O=2NaOH盐酸不足,金属钠过量,因此金属钠还与水反应:+H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有0.3mol×1=n(H2)×2,即n(H2)=0.15mol; Mg+2HCl=MgCl2+H2↑
0.3 0.6>100×10-3L×1mol·L-1 ,盐酸不足,金属镁过量,产生n(H2)=0.1mol/2=0.05mol,
2Al+6HCl=2AlCl3+3H2↑,同理盐酸不足,铝过量,产生n(H2)=0.05mol,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值等于其物质的量比值,即气体体积比值为0.15mol:0.05mol:0.05mol=3:1:1,故C正确。 【点睛】
易错点是金属钠产生H2,学生容易认为盐酸不足,按照盐酸进行判断,错选D选项,忽略了过量的金属钠能与水反应产生H2,即判断金属钠产生H2的物质的量时,可以采用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进行计算。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4种
C.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原理相同
B.6:3:2
C.3:1:1
D.1:1:1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丙烯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具有四面体结构,则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可能为乙苯或二甲苯,二甲苯有邻、间、对3种,共4种,故B正确; C.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则不水解,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一般来说,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醛基的物质以及一些醇类、酚类、苯的同系物等可被高锰酸钾氧化,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去除括号内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乙烷(乙烯):通 H2 催化剂加热 B.己烷(己烯):加溴水后振荡分液 C.Fe2O3 (Al2O3):加 NaOH 溶液过滤 D.H2O (Br2):用酒精萃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乙烷(乙烯):通 H2 催化剂加热,虽然生成乙烷,但氢气量不好控制,有可能引入氢气杂质,应该通入溴水中,故A错误;
B. 己烷(己烯):加溴水,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与己烷互溶,不会分层,故B错误; C. Fe2O3 (Al2O3):加 NaOH 溶液,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氧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过滤可以得到氧化铁,故C正确;
D. H2O (Br2):不能用酒精萃取,因为酒精易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C。
8.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B.分子式为C7H10O5,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