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2019浙江专版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学案湘教版必修6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国产大豆 进口大豆 含油量 运输费/元 17% 19% 0. 18 0. 16 生产成本/(元/kg) 1. 60 1. 28 生产方式 粗放式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试从自然条件分析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
(2)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3)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解析:第(1)题,影响东北地区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土地面积等因素,注意自然条件的要求。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豆的大量进口导致我国国产大豆的积压。我国的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进口大豆,含油率却低于进口大豆,说明了我国大豆的生产较为落后且质量不高。针对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提出相应措施。第(3)题,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归纳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9
答案:(1)地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且面积广大。
(2)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3)①缓和饲料、肥料和燃料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③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
入
。
一、选择题
如图为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 C.热量
B.光照 D.土壤
2.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
①气候较湿润 ②工业用水量大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1.A 2.D 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美国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严重缺水,但光照、热量条件好,接近大城市,是重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第2题,丁地区是美国乳畜带,靠近五大湖区,受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气候相对湿润,所以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
下图为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专业化地区中,属于棉花带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4.影响①处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10
A.市场 C.地形
B.交通 D.土壤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图中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示意图所反映的农业带可知:①乳畜带、②春小麦带、③棉花带、④冬小麦带。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处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多,市场广阔。
5.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往往受到就业机会、社会治安、文化教育、自然环境等影响。如图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下列关于大学生们对图示地区“偏好指数”高低的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BC处“偏好指数”高是因为气候优越,自然条件好
B.EF处“偏好指数”高是因为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C.D处距海远,交通不便,且工业污染严重,“偏好指数”低 D.A处气候干冷,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偏好指数”低
解析:选D B、C两地“偏好指数”高是因为这里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开发历史悠久,就业机会多;E、F处“偏好指数”高是因为这里为美国高科技工业区,环境好;D处虽距海远,但这里水陆交通便利;A处位于纬度较高的内陆,气候干冷,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偏好指数”低。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等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结合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回答6~7题。
6.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1
解析:6.C 7.C 第6题,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和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特征。第7题,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属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发展较慢。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如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 A.甘蔗 C.大豆
B.棉花 D.小麦
9.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 A.临海交通便利 C.临海开发较早
B.内陆多沼泽分布 D.临海地形平坦
解析:8.A 9.B 第8题,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种植甘蔗,棉花、大豆、小麦等为温带作物,不合题意。第9题,因该州沿海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地形平坦,因此成为人口密集分布区,导致城市多沿海分布。
如图是北美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虚线为一锋面系统,读图回答10~12题。
10.此时图示区域( )
A.东部和西部均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 B.东部和西部均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影响 C.西部受暖湿气流影响,东部受冷干气流控制 D.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冷干气流控制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