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2019浙江专版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学案湘教版必修6
第三节 认识国家
考试内容 ①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②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③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④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⑤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必考要求 a b b a b d 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加试要求
一、美国概况
1.位置与领土
位于西半球北美洲,“本土”北接加拿大,东临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是典型移民国家。
2.三大地形区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高原、山地,有落基山脉等。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部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南部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河湖
河流: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湖泊:五大湖由冰川作用形成。
5.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
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6.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二、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
区位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优势 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好 分为三大纵列带,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肥沃 有密西西比河、五大淡水湖等提供丰富的浇灌水源 (1)首要因素: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业化起决定性的作用。 (2)重要因素:交通运输条件、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 三、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目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美国主要农业带
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带;④混合农业带;⑤棉花带;⑥亚热带作物带;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⑧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四、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
知识点一
|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生活中的地理]
美国中央大平原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在2014年2月遭遇特大暴雪,大雪导致交通瘫痪,大面积停电,并且多人死亡。
思考探究:美国的暴雪天气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①大气环流;②地形;③暖流。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北美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地形单元 地形特征 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 山势 低缓 成因 对天气和 气候的影响 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 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北部多湖泊、南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区 部为密西西比平原、西部为大平原 南北纵贯、平坦 墨西哥湾,形成大风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雪和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暖流上空的气流北上,中东部普遍暖热,使气温年较差较大 二、北美气候的成因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落基山等平行山脉 拉布拉多高原(加)、阿巴拉契亚山脉(美) 两大板块相撞挤压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区 外力 侵蚀
3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如图示意北美洲北部某月两条等温线的分布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 洋流性质 B.地形地势 洋流性质 C.地形地势 海陆分布 D.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2.两条等温线在图示地区出现的月份,下列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孟买至广州的航海线路顺风顺水 B.澳大利亚东南部农民忙着播小麦 C.马达加斯加岛西侧河流正值汛期 D.智利圣地亚哥森林火险等级较低
解析:1.C 2.C 第1题,图中甲处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是由地形地势决定的;乙处位于海洋上,两侧为陆地,故乙处等温线凸出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第2题,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符合北半球冬季特征的是马达加斯岛西侧河流正值汛期,因为马达加斯加岛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湿季。
3.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中中部平原地区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B.畜牧业 D.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选C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
知识点二
| 美国的农业生产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谚语中的地理]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思考探究:谚语说明农业生产受什么条件的影响?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还要分析哪些方面?
提示:受到气候的影响。还要分析地形、土壤、水源等其他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