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B.“窗外晓莺啼”写春声盈耳,营造了和美的氛围。 C.“红雨”句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出桃花纷落之状。 D.这组“阳春曲”,语言自然流畅,不见雕琢痕迹。
16.结合全诗,赏析“闲煞旧蜂蝶”一句中的“闲煞”。(4分)
“闲煞”一词,口语化,自然贴切(1分);通过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百花零落之后,蜂蝶无所事事的状态(1分);展现了春归之后的萧条景象(1分),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之情(1分)。【或展现了春归之后别一种生机(1分),虽有惜春之情,却无伤感之意(1分)。】
作品鉴赏: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普陀区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①玉柱指的是筝上端固定和调节弦的柱,筝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飞雁。 15.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1分)
1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起句将筝称之为“哀筝”,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动人的基调。 B、“湘波绿”中的一个“绿”字描绘出湘水碧波荡漾的景色。 C、“当筵秋水慢”一句形容筵席前弹筝女子眼神专注的样子。 D、这首词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折射出弹筝女子的凄凉人生境遇。
17.这首词将乐声中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对此作简要的赏析。(5分)
5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①
15.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1分)小令
1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A、起句将筝称之为“哀筝”,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动人的基调。 B、“湘波绿”中的一个“绿”字描绘出湘水碧波荡漾的景色。 C、“当筵秋水慢”一句形容筵席前弹筝女子眼神专注的样子。 D、这首词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折射出弹筝女子的凄凉人生境遇。
17.这首词将乐声中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对此作简要的赏析。(5分) 答案示例:作品描写乐声中的哀情,主要从演奏者的角度入手。“幽恨”一词,既是听众的感受,也是演奏者对乐曲情感的理解。而后作者又抓住演奏者的神态:“秋水慢”、“眉黛低”,以外在之神态传内在之深情,意态凄婉,从侧面表现出乐声的哀婉以及对演奏者、听众的感染。此外,从听琴而联想到湘江传说的悲剧,琴柱如“斜飞雁”所表现的萧瑟意象,都将乐声中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角度至少两个:人物形象(神态、动作);意象;典故;幽恨——直接抒情(人物必写)
徐汇、松江、金山
浔阳春·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14.诗中的“迁客”即本诗作者 白居易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首联从地点、时间上照应标题并奠定基调。 B.颔联的副词强化了作者的形象与身份特征。 C.颈联运用对比,突出人老不同于自然规律。
6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D.本首七言律诗除尾联外,前三联均为对仗。 16.本诗用语“词浅而意深”,从这一角度赏析尾联。(4分)
诗人用数字强调年华及春天已逝,怎能不以“殷勤”之恳切姿态送走被贬之地的春天,用词浅易却意蕴丰富,抒发了升迁无望的苦闷和年华空老的伤感,委婉地表明“送春后或将迎来人生又一春”的期望。(评分说明:用词分析2分“深”赏析2分。) 附录:
浔阳春三首·春生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浔阳春三首·春来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 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杨浦区
长安秋望 赵嘏(唐)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4.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 (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凄清”一词。 B. 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C. “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 D. “鲈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 16.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①
②
14.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 律诗 (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凄清”一词。
7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B. 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C. “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 D. “鲈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
16.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长笛一声人倚楼”作为传世之句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富有画面感,人与景融合,意境动人,且点出了诗题“秋望”之意,抒发了诗人秋日寂寥之情和欲归而不得的心情。(4分) (要点:“倚楼”所看到的景物(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2分),特征:寂寥、凄凉、凄清等(1分),抒发了诗人思归、思乡之情(1分))
闸北区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4.本诗句句写“月”。颔联写了 、 。(2分) 15.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 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16.“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4分)
14.本诗句句写“月”。颔联写了 月色(光) 月形 (2分) 15.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 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16.“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4分)
“明”字本是形容词,此处兼动词的作用,描绘了楼台在月光水波反射之下,熠熠生辉。(2 分)“残夜”本有孤寂萧条之意,和明月水波形成反差,以此烘托月华之美。(2 分)
长宁、嘉定区
小车行 陈子龙
8 www.1smart.org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