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作者:梁吉成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11期
【摘 要】新《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历史课本中可用作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素材亦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将人文素质的熏陶渗透于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成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引导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教育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生活准则,它以完整的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对于“人文”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人文教育相联系的是人文科学和人文素质。
新《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改革不断掀起浪潮,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人本教育等实践活动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当今教育弊端提出各种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高中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生动教材。所以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骞矢志西域,百折不挠;班超投笔从戎,立威边塞;史可法抗清,凛然正气,虽死不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陈化成、冯子材的老当益壮;谭嗣同的快哉赴死;陈天华的钟鸣狮吼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了记忆和理解。今年正值甲午年,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重点讲了著名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致远舰全体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