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中考化学 《基础实验与实验探究》综合试题(解析版)(word版有答案)
(1)图a是过滤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__。
(2)图b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__形成对比__。
(3)图c为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实验中出现液滴飞溅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或未用玻璃棒搅拌)__。
(4)图d是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装置气密性差(或盐酸浓度过大)__,左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HCO3+HCl===NaCl+H2O+CO2↑__。
15.(2018·保定二模)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原因是__未与氧气接触__。
(2)B实验中证明酸碱恰好中和的现象是__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__。
(3)C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刚开始没有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开始变浑浊,原因是__刚排出的气体是空气__(答一点即可)。
13
(4)D实验过程中,除待测的两瓶气体体积要相同外,还需控制__滴加饱和石灰水的量__相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__。题型16.(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下图为粗盐提纯实验中的三个主要操作,请回答:
(1)三个操作中均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玻璃棒__。
(2)粗盐提纯过程中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CBA__(填字母序号)。
(3)A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大量固体__时,停止加热。B操作中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目的是__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__。
(4)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现要溶解7.2 g粗盐,至少需要量取__20__ mL水(水的密度为1 g/mL)。
17.(2019·石家庄长安区质检)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 ℃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资料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14
(1)仪器B的名称是__锥形瓶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CDF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酒精灯__。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__。 △(3)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排水法,理由是__氮气密度接近空气且难溶于水__。 18.(2018·石家庄43中三模)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MnO2
(1)实验甲中烧杯内的现象是__产生蓝色沉淀__。
(2)实验乙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没用玻璃棒引流__。 (3)实验丙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为了均匀受热__。
(4)实验丁中酒精灯火焰上加一个铜网的目的是__集中火焰,提高温度__,反应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操作是____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撤出来,然后再熄灭酒精灯__。
19.化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矿泉水”变成“牛奶”、“雪碧”和“红酒”。回答下列问题:
15
(1)“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液体A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俗称为__纯碱或苏打__。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2)“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__盐酸__,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__3__个。
(3)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则雪碧的组成是__NaCl、CaCl2、HCl、H2O__。
20.(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葡萄糖__。
(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N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