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A卵细胞:胚盘、卵黄和卵黄膜。 (胚盘发育为雏鸟; 受精后较大,颜色浑浊) B影响鸟卵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孵化时间的长短与鸟的体型大小有关。 C鸟卵产出后会暂停发育,原因是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
D新鲜鸡蛋的判断:蛋壳表面粗糙;气室较小;打开后蛋黄不粘壳且圆而不散。 识图:(1)[ ] 内充满空气,[ ] 内有控制鸟类性状的基因。
(2)既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 ] 。 (3)受精后,[ ] 能发育为胚胎,在发育中所需营养由[ ] 提供。
第三章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婴儿的诞生
1. 生殖的含义:产生新个体,延续种族。
2.人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 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练习:1. 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功能是 。 2. 受精卵形成并开始分裂的场所(或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或受精卵植入的部位)是 。
3. 精 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含丰富营养 受精作用: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发生的场所在输卵管) 受精卵: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节育措施:结扎输精管或输卵管。 目的:阻碍精卵结合为受精卵。 结扎后,不会影响睾丸和卵巢的功能,只是不能生殖后代。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 输卵管内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分化 继续发育 分娩
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儿 婴儿 卵细胞 完成受精 形成组织和器官 怀孕八周左右
在输卵管内发育 在母体子宫内发育40周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怀孕时间约40周(280天)。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第二节 青春期发育
1. 人的生长发育 时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黄金时期”)是青春期,最长的时期是成年期。 一般来说,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男孩早两年。 2..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①形态发育: 主要体现为 身高和体重的突增 ②功能发育: 心脏、肺、大脑等逐步完善;肌力增强等。 ③性发育(最主要):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由于性器官发育成熟,男孩会出现遗精、女性会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
第二性征主要受性激素的调节,如男性的胡须、喉结;女性声音变细变高等。 【注意】①青春期 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②男女之间在第一性征上的主要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这是区别人类性别的主要依据。 第二性征不包括生殖器官。 ③月经形成原因 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第三节 计划生育
1. 计划生育的 目 的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法定年龄:男 22周岁,女 20周岁)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其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实验分析】 1)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2)幼鼠体色和提供细胞核的亲本相同是因为:控制体色的遗传信息即基因
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由棕鼠提供的,所以幼鼠体色是棕色的。 3、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体(细胞核内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其中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结构:双螺旋结构
4、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6、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见右图)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 XY 女 XX 。女性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注意 体细胞内染色体 男性: 22对常染色体+XY(或44条常染色体+XY) 的表示方法 女性: 22对常染色体+XX(或44条常染色体+XX)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 精子: 22条常染色体+X 或 22条常染色体+Y 的表示方法 卵细胞: 22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当解答染色体问题时,不要忘记常染色体 2. 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体细胞 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会随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生殖细胞 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 且染色体数减半。(成对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 3. 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类型。 练习 1.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中有 条染色体,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受精卵中有 条染色体, 肌肉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 ,男性的性染色体为 。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只含 ,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 。当卵细胞和含 的精子结合的受精卵,最终会发育成女孩;当卵细胞和含 的精子结合的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男孩。
第三节 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 生理特征 。
2 . 性状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相对性状的前提条件:① 只能是生物 ②必须是同一种生物 ③针对同一类性状 判断: A 光线的明与暗 ( ) B 红花和绿叶 ( )
C 羊的直毛与卷毛( ) D 山羊的直毛和绵羊的卷毛 ( ) E 羊的粗毛和短毛( ) F 父亲单眼皮,儿子双眼皮 ( ) G 身高和体重 ( ) H 高矮、胖瘦或肌肉发达程度( )
注意: 相对性状属于同一性状。即单眼皮和双眼皮并不是不同性状,而是同一性状。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
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 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 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
精子练习:1. 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生下一个
单眼皮的儿子。请回答以下问题:
父(1)完成右侧遗传图解。
(2)家庭成员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这一生理特征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夫妇俩都是双眼皮,母儿子却是单眼皮,这称为 现象。 单眼皮(3)从图中基因组成看,母亲产生的卵细
亲代卵细胞受精卵子代的性状胞类型有 种。
(4)这对夫妇生下来的女儿如果是双眼皮,则她的基因组成为
(5)假设这对夫妇再生下一个子女,儿子的可能性是 ,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 是双眼皮男孩的可能性是 。
2. 有耳垂为显性(R)。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儿子无耳垂,女儿有耳垂。判断他们的
基因组成:父 母 子 女 ; 若父母再生一胎,则有耳垂的机率为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1. 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2. 变异的类型:
根据产生的原因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类型 分为 不可遗传变异: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如小麦抗倒状
分为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如小麦白化苗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4.应用:培育优良品种。杂交、诱变。
第五节 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1)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发生改变。 如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染色体数多了一条。 2)致病基因控制。致病基因大多为隐性。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等。
注意:不要把遗传病和传染病混为一谈。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如,母亲患乙肝,儿子也患乙肝。这就不是遗传现象,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人类基因组计划 破解人类的遗传密码,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1)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 2)2000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 “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3)研究对象: 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本章常考知识点]
1.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 遗传性状的概念 4. 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 7. 性别决定的方式 8. 遗传病和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措施 9. 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
10、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原始大气(如 、 、 、 等,注意其中没有 )在 、 及火山喷发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了一些 ,这些物质随着降雨进入 。
2.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经长期积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较复杂的 (如 、 等),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海水隔开的 ,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经过不断完善,一旦能实现原始的 和 ,原始生命就诞生了。
二、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1953年,美国学者 等人首创了根据原始地球环境设计的模拟实验,从而验证了 的可能性。
例题解析
【例1】原始生命起源于(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