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现代教育学 - 试题库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现代教育学 - 试题库及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6:52:21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 A.《明天的教师》 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 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 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 A.求生存阶段 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 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

A.主体性 B. 发展性 C.完整性 D. 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 B. 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 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 A.苏格拉底 B. 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四、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二、多选题

1、BCD2、ABCD3、ABCDEF 4、ABCE 5、ACDE 6、ABCDE 7、ACDE 8、BCDE 9、ACD10、ABC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 A.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 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 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

A.认知类 B.技能类 C.情感类 D.价值类 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

A.目的 B.教材 C.教与学的方法 D.教学评估 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B.生态政治课程观 C.国际理解教育 D.开发教育 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

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

A.启动 B.实施 C.合并 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