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筑炉方案
筑炉施工方案 1 概况 1.1 编制说明
编写本方案之际,无反应器进料加热炉的详细设计资料,对炉衬的结构、使用材料、标准要求,均不明确,仅根据本单位以往完成的类似炉型取得的经验而编写的,对于所叙述的施工程序、方法、结构、材料,同设计的意图有差异时,待图纸到达后,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1.2 编制依据
1.2.1洛阳设计院提供的加热炉(H—58—001)说明。 1.2.2 ASTM筑炉标准
1.3假设的经验衬里结构
1.3.1假设的炉膛温度:900~1000℃ 1.3.2 必要的说明
(1) 筑炉后的耐火材料强度相对较低,长距离运输,需要可靠的加固措施,费用相当可观。 (2) 在新疆独山子乙烯、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化肥厂,衬里好的炉子对流管板(尺寸1800×1200mm)均有运到现场,造成裂纹,脱落重新返修的先例。
(3) 在制造厂进行筑炉施工和在炼油厂工地进行筑炉施工总工期并无差异。
(4) 支付给外商制造厂的筑炉施工费、衬里加固费、大件运输费、大件吊装费等是比较可观的。
1.3.3 假设的衬里结构 1.3.3.1 辐射段
(1) 炉底;a:1100#高温板δ=50mm b:105#浇注料δ=125mm c:LW#浇注料δ=75mm
(2) 炉墙:按上、下两排烧咀设计。烧咀段炉墙与无烧咀段炉墙的衬里结构不同。
烧咀段炉墙:a、1100#高温板δ=50mm×2 b、LBK—28型轻质高铝砖δ=230mm 无烧咀段炉墙:a、1000#陶瓷纤维毡δ=100mm b、1260#陶瓷纤维毡δ=175mm (3) 炉顶:a、1000#陶瓷纤维毡δ=100mm b、1260##陶瓷纤维毡δ=175mm 1.3.3.2 对流段:a、105#浇注料δ=75mm~150mm b、124#浇注料δ=75mm 1.3.3.3 烟囱:a、14#浇注料δ=50mm 2 施工前的准备 2.1 施工准备包括的内容
2.1.1 耐火材料保管仓库和浇注料予制场地的准备 2.1.2 贮水设备及发电设备
2.1.3 施工用工机具、设置现场搅拌站 2.1.4 设置工人休息室
2.1.5 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和浇注料的配比复验 2.1.6 制作必要的模板、仿型板 2.1.7 防雨、防署物料准备 2.1.8 筑炉前的工序交接与检查
2.1.9 学习图纸、衬里安装说明和有关规范资料 2.2 筑炉平面布置原则
炉区施工展开后,多工种的交叉作业,必然加剧场地使用的紧张局面、筑炉施工的场地使用按以下原则进行。
2.2.1 辐射段的施工在炉区,对流段的施工可以远离炉完毕后用拖车运输,直接吊装。 2.2.2 见缝插针,利用较小面积堆放材料集装箱 2.2.3 炉区周围予留给适当的“予排砖”、搅拌机、发电机位置 2.3 设置防雨防署措施原则
2.3.1 视加热炉炉顶蔽口情况、设置防雨棚 2.3.2 准备道木把材料、物件垫起来 2.3.3 准备帆布棚,做临时防雨、挡阳用 2.4 炉内脚手架搭设原则
2.4.1 炉体安装用脚手架与筑炉用脚手架统一搭设,双工程作用 2.4.2 每步架高不超过1700mm,架端离耐火砖内表面50~100mm 3 筑炉施工方法 3.1 铁件焊接
3.1.1 认真熟悉图纸、保温钉的数量、型号、材质较多,勿焊错位置、用错焊条。 3.1.2 以炉子中心为放线基准点,焊件位移不大于5mm。
3.1.3 用以陶瓷杯的方形锚固钉,纵向需要在一条线上,小面朝向一致。 3.1.4 除特殊要求外,铁件应与墙板垂直。
3.1.5 铁件应满焊,焊接牢固,不得漏焊和咬边,焊后抽样检查,弯曲150,复原后应无任何损伤。
3.2 轻质耐火砖的砌筑
3.2.1 砌筑之前,检查炉墙板的垂直度、不平度、炉膛净尺寸、结合筑炉允许偏差,加权确定炉膛尺寸。
3.2.2 在每道伸缩缝的交点处,拉设两根垂直10#铁丝,一根据控制伸缩缝的垂直度,一根做砌筑时拉粉线用。
3.2.3 砌砖方法采用“排浆法”,砌后刮浆、勾缝。灰缝应饱满,作橡皮锤或木锤砌筑,砖拉钩位置应正确,拉钩要轻轻打入砖内,如砖裂纹,必须换掉。 3.2.4 轻质砖背后的“高温板”,要在砌砖前贴上,砖与高温板之间不得有间隙,因有予埋件而加工“高温板”所造成的孔洞,应填以陶瓷纤维毡。
3.2.5 垂直水平伸缩缝、烧咀、看火孔周围的伸缩缝,必须留足宽度,缝内不得有杂物。 3.2.6 补口时,接槎应准确、严密,保证水平度与垂直度。 3.3 陶瓷纤维毡的施工
3.3.1 检查螺柱的距离偏差,中心位置,尤其是最外层陶瓷纤维毡搭接处的螺柱是否在一条线上特别应该注意,还应认真检查螺柱有否焊接不牢的现象。
3.3.2 陶瓷纤维毡对头接缝必须严密,一般对接处毡的留设长度要较实际长度每边多留出10mm,以便挤压紧密。
3.3.3 内层毡错缝100mm以上,外层毡一条线,整张铺设。
3.3.4 陶瓷纤维毡的牌号不同,性能不同,按设计使用,不得搞错。
3.3.5 补口处的陶瓷纤维钉应相对焊密一些,与已完成部分挤紧,不得有空隙。 3.3.6 施工后的陶瓷纤维毡,用仿型板整平。 3.4 耐火浇注料的施工
3.4.1 耐火烧注料必须经过复验,并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3.4.2 施工前应清除墙板表面的浮锈和油污,如果制造商为了防锈目的,涂上了一层耐热底漆,可不用除掉。
3.4.3 浇注料的搅拌,应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先干搅后湿拌,搅拌时间不易过长或过短,以颜色一致为准,搅拌好的料,应在30分钟内用完。 3.4.4 搅拌应用饮用水,严格控制加水量。
3.4.5 轻质浇注料用棒捣通常已完全能够除去空洞并压实材料,而不宜过度振捣;重质浇注
料用“振动器”捣固,应掌握振捣时间,“快插慢拨“。
3.4.6 浇注料表面至少应进行2次以上的压实作业,表面应平稳,做成“毛面”。 3.4.7 1500*1500mm 左右,锯伸缩缝一道。
3.4.8 修补口处,应留成内大外小的喇叭口,补口浇注料应捣打密实,与原层严密的结合。 3.4.9 每部位的浇注料施工完毕6—10小时内,即可进行喷雾养护48小时,风干48小时,方可吊装运输。
3.4.10 施工温度应在+5℃∽30℃之间进行,否则应采取加温或水中加冰块措施。 3.5 烟囱的施工方法
3.5.1 施工浇注料前应先清除烟囱内表面的浮锈、油污,必要时进行喷吵除锈。
3.5.2 将烟囱整体组对,下面用道木垫起来,注意要垫在加强筋位置。采取“翻转作业”方法,每次120°。
3.5.3 保温钉应焊结牢固,钉的方向按交叉十字布置。 3.5.4 用捣棒捣实浇注料,边缘留直,且成斜面。 3.5.5 表面做成“麻面”。
3.5.6 喷雾养生48小时,风干48小时,方可移动。 4 施工技术总结 4.1 材料管理
4.1.1 在材料管理方面采取“三关卡一条龙”材料管理体系,即在材料的保管、运输、使用三个环节层层设卡,使筑炉材料环环有机地连接起来,成为一条龙流水线。
4.1.2 浇注料是在现场加水配制的耐火材料,采取“稳、准、快”的配料方法,保证施工质量。
稳——配料的稳重;
准——称量准确; 快——运料速度快。 4.2 技术管理
4.2.1 在技术管理方面采取“一统三对照”方法,即在图纸要领书的指导下,统一标准和施工方法,在选材、衬里、检查三方面做三次对照复验,使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 4.2.2 砌砖作业以伸缩缝为界,划分责任区,定人定岗。 4.2.3 制作层数杆,伸缩缝夹板、仿型板,保证施工质量。
4.2.4 在远离炉区位置设置浇注料预制厂,集中管理,统一指导与辐射段并举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4.3 质量控制
4.3.1 建立健全以责任工程师和施工队长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定期召开质量监督会,各负其责。
4.3.2 成立外商代表、总承包方代表、施工单位代表参加的“质量检查综合小组”,三方紧密配合,进行A、B、C三级管理,为实现优等质量目标,共同努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