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问题及解决途径
前言
刚开始决定写这个论题,是因为我毕业以后极大可能在中小企业里就业,而我国又是制造业大国,所以就确定了中小制造企业这个范围。接下来就是从事哪种职业的问题,因为我对选购物品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锁定了采购部门。然而,一边查阅文献资料一边思考,我发现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解决这些问题的空间很大,从而认为这个论题有研究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小企业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国内就业率、税收等方面已经起到其他大中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采购是中小制造企业的起点,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站在这个角度,有人把采购称之为“第三方利润源”。由此可见采购对于中小制造企业的重要性。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现代企业面临着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挑战,需要物料的采购和供应环节能够满足生产过程对物料多样化和质量的需求。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为销售而生产,为生产而采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物料输入输出动态过程,依次构成了采购流程和销售流程。其中采购流程的 “龙头”作用不可忽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另外一方面,在制造企业中,采购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50%~70%,随着供应链的发展以及外包的深入,比重仍在上升,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的节约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倍增效应或乘数效应:即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1],由此可见,采购环节的好坏,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中小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采购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有的是因为采购流程不尽科学,有的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是因为忽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还有的是以上因素的种种综合。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采购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便促成了论文主题:中小制造企业中的采购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这一论题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立足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为希望做大做强的中小企业的事业推进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采购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解决策略,大部分理论依据是从采购管理书籍、供应链管理书籍以及有关论文中获得,所以本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写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对采购管理的研究多在供应链管理或物流管理的论著中出现,占据其中的1-2节, 内容也多是泛泛的采购流程说明,或对采购实务的描述。随着采购实践的日益扩大,近几年,有关采购管理的专著开始出现。如孙明贵在2004年对采购实务进行了专门论述。又如宋玉卿、沈小静在2009的专著《采购管理》,本书共包括采购管理新突破、采购战略规划、需求管理与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绩效管理等9个专题的内容,全面反映了采购领域的新发展,体现了21世纪采购管理的前沿理论与实践[3]。以及张玉斌、陈宇2009年出版的《采购管理》[4]。至此,采购管理的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真正的发展则是在90年代后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研究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如森尼尔.桥普瑞和彼得.梅因德尔2003年出版的《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运营》[5]。近几年来,我国有关供应链管理的书籍有挺多,比如马士华和林勇在2005年出版的《供应链管理》,本书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运作管理模式的差异,对供应链的类型与构建策略、供应链中企业使用伙伴的选择方法、供应链资源计划等方面的内容,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6]。又如何静在2009年出版的《供应链管理》,本书介绍了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分销管理等内容。
[7]
[2]
二、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及采购特点
(一)中小制造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中小制造企业的界定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电、煤气、自来水)后的所有29个行
2
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的行业[8]。
本文所提到的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划分标准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对大中小型业的划分标准中工业企业的标准,即: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9]。其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
2.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小企业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国内就业率、税收等方面已经起到其他大中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来源于两部分: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有和集体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现在大多已经改制;二是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及部分外资企业,这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主体。独特的生成背景,使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除了具有世界上同类企业的共同特征外,还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经济转轨过程的明显特征。 (1) 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较低阶段
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婴儿期和学步期,虽然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但生存能力差,对自己的生长环境和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内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当部分没有战略或定位不当。一部分发展较好的私营企业和部分国有和改制企业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扩张欲望。
(2)行业集中程度低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零散产业,如商品零售、服务业、修理、加工、化工、机械、养殖等行业;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进出壁垒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10]。因此行业集中程度低。
(二)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特点
1.采购是中小制造企业的起点
从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整体角度而言,采购是企业所生产产品增值过程的起点,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一端。企业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给另一个企
3
业,第二级企业采购后,经过加工,再次传递给第三级企业,如此延伸直至最终消费者。整个流动过程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企业的采购也就成了维持产业链的润滑剂。采购不仅仅是要能采购到廉价的产品,还必须关注多项关联因素:因为采购成本在销售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采购产品的积压将导致企业巨额资金的沉淀,资金链的断裂,直至运营的终止。只有在适当的时间,购买到适用的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才能为实现企业利润创造条件。
2.单次采购数量少、批次多、采购品种多样化
中小制造企业根据顾客订单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受企业规模、销售额、资金的限制,企业采购较为谨慎,采购方式比较原始、零散、单次采购数量少、批次多、采购品种多样化,无法获得规模采购带来的效益[12]。
3.采购周期长
可以说,这是中小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采购流程复杂
一项采购业务的完成要经过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企管科、厂长、质检部、仓库、财务部等八个部门,中间的沟通与协调是一个反复的漫长过程,再加上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等,更加导致了采购流程的复杂。 (2)信息传递慢
采购流程中信息的交互是通过人工传递来实现的,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相比,速度显然极低。 (3)文档繁杂
企业在信息化之前,采购是在纸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单、价格单、确认单、人库单、检验单等的书写、传递,占用了采购人员大量时间,延长了采购周期。
(4)供货不及时
由于企业采购物料品种多、供应商多、采购部门人员少,导致采购人员没有精力对应到货而未到货的供应商进行及时催货,或者说,他们有时候根本弄不清哪些物料应该到货了。而且由于企业一味寻求更低价格的供应商而频繁更换供应商,也导致了与供应商的关系仅仅停留在买和卖上,不能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不能保证其及时供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